清南江知县王经芳考略
二、王经方籍贯、出身及政绩
关于王经方的籍贯,相关方志主要有如下零星记载,“直隶”(见《乾隆保宁府南江县备造新编志书清册秩官》),“直隶大名府”(见《(道光)保宁府志卷之三十二·职官题名》《(道光)南江县志中卷·官职国朝知县》),“直隶清丰”(见《(康熙)安庆府志》卷之十·秩官志府职官),“北直大名清丰人”(见《(乾隆)望江县志卷六·官师》),“直隶大名府清丰”(见《(道光)南江县志中卷·官职名宦》《(民国)南江县志第三编·官师清知县》)。
大名府,或称北京大名府,治所旧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道光)南江县志下卷·诗文杂记》收录“邑令王经芳”的《从汉中取径南江因为短述》《小巫山赋一名十二峰并序》都署名“大名人”。而《(乾隆)大名县志》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此时距王经方出生时间1654年已有134年,但该志没有关于王的任何记载,由此可以推断王经方不是大名(县)人,而是大名府下辖的清丰县人氏。《(民国)清丰县志卷之一·沿革》:“明洪武元年内附仍属开州,寻改隶属大名府……清沿旧。”民国以来,清丰县归属变更频繁,新中国成立后,改属河南省濮阳专署,并最终于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清丰县属濮阳市至今。因此,随着行政区划不断调整,“直隶大名府清丰人”王经方的籍贯应为今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
至于王经方的科考身份,则有几种看似不同的表述,“贡生”(见《(民国)清丰县志卷之六·宦业》),“监生”见(见《(康熙)安庆府志卷之十·秩官志府职官》《(道光)保宁府志卷之三十二·职官题名》《(道光)南江县志中卷·官职国朝知县》《(民国)南江县志第三编·官师清知县》),“例监”(见《(乾隆)望江县志卷六·官师》《(道光)肇庆府志·卷十三职官》),“准贡”(见《(民国)清丰县志卷之五·科贡》)。对此,《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分别有详细地说明:“贡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的儒学生员(即秀才)升入国子监肄业者称贡生。”“监生,明清时凡有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称为监生。”“例监,监生名目之一。明清时由捐纳取得监生资格的称为例监。”同时《(道光)南江县志》强调是“由监生铨南江知县”,“铨选,唐宋以来选用官吏,最高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一般官员由吏部根据官缺选补,凡考试、捐纳或有原官起复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其时,川北南江一带饱受兵燹虎患之苦,“蜀疆新复,人烟寥落”,各州县管理人才十分匮乏,王经方的两位继任者周元勋、蒋炳都为“监生”即是明证。那么,王经方或为“捐纳”的监生,然后铨选为南江知县的可能性较大。
通过仔细梳理,我们发现王经方宦迹大致如下:
他于1680年8月“二十六岁”时任南江知县,“在任五年”,后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安庆府江防司马(同知),期间1685至1689这四年的任职情况待考。他在安庆任职长达十年,因为其继任者“李用辑”“康熙三十八年(1699)任”(见《(康熙)安庆府志》),在安庆府期间曾代理望江县,“康熙三十年间(1691)由郡同知署望事”(见《(乾隆)望江县志卷六·官师》)“余以郡丞奉委摄是邑”(见《重建卧冰池兴孝亭记》),后佐夔州(见《(民国)清丰县志》,具体时间待考)。1706年任肇庆知府,“余奉天休命出守端州”(见《<(康熙)鼎湖山志>序》),七年后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离任。至于《(民国)清丰县志》“肇庆府知府”后注明“候补分巡”,因为是“候补”,其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作为吏部遴选的干才,王经方从铨选知县到迁任知府,“民瘼经心心更忧”,励精图治,口碑极佳,其诗作《九月朔初度述怀》之“起视闾阎咸色喜,一时颂祷徧山丘”已透露个中消息。为此,无论在任职所在地的南江还是老家清丰的方志,对其政绩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述。在南江,他与颜之仪、杨师谋、苏味道、闻肇煌、孙清士等一同作为“名宦”载入《(道光)南江县志》,“王经芳,字铎音,直隶大名府清丰人。由监生□□□十九年庚申铨南江知县。闰八月任事时,蜀疆新复,人烟寥落。经芳攀峰揭水,躬寻编户,给牛种,讲约条,完学舍,整济渡。彼此复集,凡正供羡余新茶陋规日给墨单理讼红仪诸名色,悉为痛除。在任五年,士民安之。著有《宦游草》。”在清丰,不仅历叙他为官的建树,“王经方,字铎音,贡生,年二十六出宰四川保宁府南江县。蜀地久凋敝,亟需抚字,抵任后,民间旧例一切供用,悉行立碑禁除。及迁安庆府江防司马,察奸诘暴,盗贼屏迹。后佐夔州,商贾戴德。牧肇庆,兵民归心”(见《(民国)清丰县志·卷之六宦业》),而且还记录他“已而退息家园”后,“施药饵棺木、立义冢”的善行义举,且“亲友交游中竟不知其为贵宦人也”,其致仕后的谦逊低调与淡泊自持尤令人叹服与敬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