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延安及抗战时期
到延安后,李鸿翔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宣传语和以前有了变化,“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走出工厂田间课堂,一起把日本赶出中国去。”
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李鸿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仍记得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周恩来给她们上的三节课。“第一堂课是武汉,第二堂课是辛亥革命,第三堂课是古田会议。”在她的回忆里,周总理穿着笔挺的中山服,风度翩翩,口才极佳。
1947年,胡宗南率领国民党部队攻入延安。李鸿翔不得不跟随中央从延安撤离,随后在军内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总办事处保卫干事等职位。
四、解放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解放后,李鸿翔以军代表身份投身于成渝铁路的修建工作。同年参与西南铁路工程局(今中国中铁二局)的创办工作。1983年,李鸿翔离休。离休前任铁二局劳动人事处副处长,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李鸿翔离休后,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参加编撰《烽火年华》(红军回忆录、抗战回忆录、解放战争回忆录)。她积极参加离休干部巡回演讲小组,先后深入施工工地、学校、机关演讲50余次,对青年职工、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贡献。
李鸿翔一共育有三个子女。对于子女的教育,李鸿翔一向很重视。受到李鸿翔的影响,子女都很独立。身上的红军精神,同样影响着她的子孙后代,她的外孙女倪蓉,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四川省公安厅经文保总队工作,负责档案管理,平时工作认真,岗位平凡但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据统计,1935年春,跟随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参加长征的妇女约有8000余人。其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一团、二团2000余名;红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500余名;总政剧团及三个分团(营的建制)女战士及各军宣传队员近千名;总医院及各军医院女战士千余名;省委妇女学校学员近500名;其余为机关女干部、后勤女战士及少数红军干部家属。她们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最小的仅八、九岁。
参考文献
[1].101岁巴中籍女红军李鸿翔仙逝:12岁参加红军16岁走完长征。网易。 [2].12岁参加红军16岁走完长征101岁川籍女红军李鸿翔逝世。腾讯。 [3].川籍女红军在成都逝世,享年101岁.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