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戏

一、简介

板凳戏就是当地所说的灯戏,也做"唱灯",老百姓俗称"板凳戏",由川北灯戏简化而来。是源于川北的地方小剧种,由人们自编自演,内容丰富多彩,以川北方言夹杂着一些粗口,用通俗的方式来反映过去、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板凳戏
板凳戏

所谓的板凳戏是演唱者坐在板凳上,围着“果酒席”,在锣鼓、唢呐、二胡和笛子等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各种角色的一种地方传统戏。    夜幕降临,在办喜事的东家堂屋中央摆上“一”字形四张八仙桌,十条双人板凳围桌而放,桌上摆满各种水果、糕点、糖果和烟酒茶水等,因而称为“果酒席”。被邀请的演唱者按扮演角色入座,演“财神”、“赐福”和“魁星”三者就坐于堂屋的里端——上八位,演生、旦、净、丑者分布于果酒席的两侧。唢呐、锣鼓、二胡和笛子等乐师分坐于堂屋的外端——下八位。一切准备就绪后,板凳戏就从礼炮和唢呐锣鼓喧天声中拉开了帷幕。

板凳戏的唱腔采用灯调,其乐器伴奏的方式是以“吹吹腔”配之,开头和结尾都要配以热烈欢快的唢呐锣鼓、二胡笛子等乐曲三巡,其间是演唱者唱一句配之锣鼓、二胡笛子半巡,唱一段配之以锣鼓唢呐、二胡笛子等乐曲一巡。如果是办丧事时演唱(也叫“护灵”或“闹丧”),所配的唢呐锣鼓、二胡笛子等乐曲则是哀婉低沉,如泣如诉,唱词也充满凄美悲凉之情。在老父老母的葬礼上可演唱“十哀”和“十报”等,但闹丧时是不能演唱“财神”、“赐福”、“魁星”三仙的。

几百年来,板凳戏各角色的唱腔、曲凋和配乐都较为相对稳定,没有大的变化。但各角色的唱词除了传统的以外,大部分都要靠演唱者因时因地,据人据事,现编现唱,要抒发出现场的”此时此景”,让主办的东家和来捧场的观众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以达到娱乐和教育的作用,这大概是板凳戏产生的初衷吧。

二、类型

民间戏剧

三、级别

市级

THE END
打赏
海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戏
内容 隐藏 1 一、简介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