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巴中恩阳)
恩阳民间印花布制作源于秦汉,兴盛于商贸发达的民国时期,流传至今。
一、简介
恩阳盛产苧麻和棉花,用它们可以分别纺成麻线和棉线,是生产麻布和棉布的主要原料。现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为民国的作品。这些以印花布制成的生活用品以及手工艺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深受欢迎。
民国时,家庭妇女用手摇纺车纺线,一天最多可以纺3至4两。织布也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使用木制织机,所织的土白布多为市尺的一尺二寸。“印染”为印花布制作的主要工序,民间把这道工序称为“彰施”。恩阳的印染业以染毛蓝、双蓝和印花布为主。
史载民国期间恩阳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现恩阳古镇机神楼街就是因纺织业的发达而得名。
其染料取于一种名叫蓝靛(俗称蓝栀子)的草本植物进行染布。染一水者为毛蓝。染两水者为双蓝。毛蓝和双蓝又称乡布。印花布的印染制作首先是制印花的花板。将花纹绘画在牛皮纸上,再用桐油熬制的明油浸泡,干后进行雕花。将白布铺平,把花板铺在布上面,用石灰、黄豆浆和匀发汗后制成的防染浆,用刮浆板刮在花板上,后取下花板,原白布上就留下了粉沫浆花纹。晾干后,将花纹白布平展地慢慢投进缸里的染水中,行业用语名曰“提水”,让其浸泡数小时后,粉沫浆复盖部份上不了色,便留下了白布的本色,成了蓝底白花布,这就是民间的蓝印花布。
二、非遗传承人
李文富,男,1943年6月生,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玉共乡贾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为了维持生计,12岁时拜师于几代传承印染高师向琼章之子向成方学习印染技术,少年时天资聪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16岁时就学会了印染全套技艺技法,17岁谢师自开染坊,他年轻实干,为人直爽,平易近人,经营有方,不到两年,他的染坊就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染坊,同时,召开家庭困难子女来厂做工,实行厚待。60年代由于文革被迫停染,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重操旧业,大量种蓝、制蓝、雕刻、印染,产品远销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三、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四、级别
市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