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一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对川东北和平解放做出的努力
二、 我力主不走 迎接解放
与会者,巴中中学前校长陈寿先回忆,1949年11月,值淋雨季节,巴中应急会议开到第三天了,气氛越来越紧张,我看见叶良一先生从闭目沉思中醒过来,他好似若无所思,一切都没有看到和听到一样,谁也看不出他内心的信念:“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祖父叶良一回忆说,“时间已到剑拔弩张的时候了。我身旁两位一言不发的红胡子李庄(字敬临)和李子猷两人与我一样,仅仅是全县公民推选的县参议员,没有任何党政军职务。我对面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县政府军事科长兼巴中县地方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李明镛,他是我同乡同学,讨袁阵亡将军李挽澜的儿子。此刻,与会者都在等待我的发言。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和各位朋友:
大家争辩几天了,我都听到了。大家信任我,要求我谈出个人的意见。我请各位注意:蒋介石纳陈诚整军之计,军心离散;纳王云五法币之策,物价飞涨,一日三变,失掉民心;徐州、蚌埠之战大势已去,不可逆转。我对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充满了信心。依我看,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今日的朱毛解放军,不是昨天的张国焘。我主张不走,迎接解放!”
祖父对我回忆说,“顷刻之间,会场一片哗然,随后众皆信服。没想到争执了几天,当我提出“迎接解放”这四个字的时候,虽然很多人当时还不能接受,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明白我此话的意义了。原先发言赞成“走为上策”的县党部、县政府、县参议会三个负责人也跟着与会者鼓起掌来,作为散会的结束语。”这一段发言内容,叶良一用毛笔写入了1954年12月25日上交组织的干部年度《思想总结》手册内,载入《巴中政协志》和1994年版《巴中县志》人物传记--叶良一传。
祖父说,“抗战以来,军统和中统特务组织在巴中活动了十多年,我今天的表态,是准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明白不久前,两位熟悉的老朋友,民主人士李公博、闻一多先生,先后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了。在巴中,成千上万,全副武装的国军队伍正在路过和停驻,每一个人,稍有不慎,即有灭顶之灾。”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祖父的心灵深处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文革后期,九十岁祖父双眼患白内障,无法有效医治,写字困难,他叫我在床前记录他口述的个人历史交给党组织,才向我吐露了他当时的心境:“临解放时,面对‘走与留’和‘战与和’的两派斗争,如果是之前的巴中派系之争,我照旧可以坚守中立。但是今天明明是光明与黑暗之争,正义与邪恶之战,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我没有任何中间道路可走。我早已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这次历史关头,我作出的选择是:‘迎接巴中解放!’‘最好是争取巴中和平解放!’他还对我说“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必然有一场血腥风雨。这次纵然有生命危险,我不管死于何时、何地、何人之手,只要我对得起巴中人民和四万万同胞,对得起叶氏祖宗和我的祖国,我纵有一死,也是值得的。我相信今天的朱毛解放军,绝不是当年在巴中的张国焘。”
这一天发生的事,叶良一在更早的1951年12月的思想总结中有详细记载,他还写到:“我是经历了满清、民国、袁氏洪宪称帝和新中国四个时代的人,亲身经历过几次血腥风雨的社会变革,到巴中解放前夕,我思想飞跃三百,由愤恨旧社会转到向往新中国了。中共地下党员苟寿南和苟载荣同志先后介绍我参加革命,并以我的所作所为来拥护共产党和新中国,我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