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募修鸡子顶真武庙疏(原文)
予生鸡子顶下,七十年足迹未尝至山顶,而山之神异,则稔[rěn]知之。记当年每至二月初,东北郡县,丁男妇女络绎而来,至秋尽稍止。每岁三月,香火尤盛,相传为神诞于三月三日也。神号无量佛,宋真宗更为真武,封为帝,则兼释道而成名。予读书少,不识神诞有何自,世俗相传,为南北五代间,王太子出家,踪迹与雪山老子同。噫!真耶?伪耶?其出于附会耶?及按《广舆记》:武当山下有磨针溪,盖真武学道未成,生退转心,遇观音现为磨针姥,真武始坚心入山,而道以成。真被发伏剑,又为观音示像云,其或然欤?然小说家又谓,神属清池长者夫人,梦吞日光而娠,生于隋开皇(文帝)元年,甲辰三月三日,入清冷山修道。清冷即武当,其一地欤?未考也。又纪龙汉元年,有天关地轴之妖,即龟蛇者神,败之于翠龙山。冠履俱丧,故披发跣足,然欤,否欤?是又未可知也。予考之,又无龙汉纪年,则兹其野说欤?然神之著于于先朝,成英二庙固为显烁。其在兹山士女之弗无子,祷,辄应。又尝见有神训行世,则神非他淫祠等,可知也。甲寅乙卯,滇人煽乱,镇兵倚庙为栅,弗戒于火而化为灰烬。人或疑之,谓神之灵弗自庇。予去年在江上,问航海野老,告我以普陀山久为火灾。大抵大清御世,百物一新,凡兹百神,因莫不震叠,而亦欲新其檐宇也。戎府首其事,路寝廊庑,俱各就绪,而肖像尚未。适募化主来告,将往阆苍之间,丐有力者,终厥功。予谓之曰:子行矣,嘉陵道上,穰穰而拥厚资者,皆游吾邑者也,皆稔知是山之神异者也;况汝之持短疏而营建若寺若桥,又皆知而信之者也。子行矣,应各捐厥资而成其事。
鸡子顶:在通江县毛浴乡北山上,海拔l090米,旧时为通江道教名山之一。疏:分条记录或陈述的一种文体。

作者简介:李蕃,通江县人,又名锡征,清顺治丁酉(1657年)举人,黄县知县,勤谨居职,仵郡悴,被诬,下狱、充军,后平反还乡。著《雪鸿堂集》,为“通江三李”之首。
二、募修鸡子顶真武庙疏(白话文翻译)
我出生在鸡子顶(山)下,七十年来,我的足迹从未到达过山顶,但山的神奇之处,我却是非常了解的。记得每年二月初,东北的郡县,男女老少都会络绎不绝地来这里,直到秋天才逐渐停止。每年三月,这里的香火特别旺盛,传说是因为神灵在三月初三诞生。这位神灵被称为无量佛,宋真宗时期改称为真武,并被封为帝,因此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称号。我读书不多,不知道神灵的诞生日是怎么来的,但民间传说,这是南北朝五代时期,王太子出家,他的事迹与雪山老子相似。
是真的吗?还是假的?这是不是人们牵强附会的结果呢?查阅《广舆记》发现,武当山下有一条磨针溪,传说真武在学习道法未能成功时,产生了退缩之心,遇到了化身为磨针老妇的观音菩萨,真武这才坚定了入山修道的决心,并最终得道。真武披发持剑的形象,据说也是观音菩萨所示,这或许是真的吧?但小说家又说,这位神灵是清池长者的夫人,梦见吞日而怀孕,生于隋朝开皇元年(文帝时期)的三月初三,然后在清冷山修道。清冷山就是武当山,这是同一地方吗?这还没有考究清楚。又有记载说,在龙汉元年,有龟蛇妖作乱,真武在翠龙山将其击败。在战斗中,真武的帽子和鞋子都丢失了,所以后来他总是披发赤脚。这是真的吗?还是假的?这又不得而知了。
我考察了一下,发现并没有龙汉这个纪年,这难道只是民间传说吗?然而,这位神灵在先朝时期就已经显赫,成化、弘治两朝更是声名显赫。在这座山上,求子的妇女祈祷后往往都能如愿。我还曾见过神灵的教诲流传于世,可见这位神灵并非其他淫祠之神,这是可以肯定的。
甲寅、乙卯年间,云南发生叛乱,驻军依托庙宇作为栅栏,结果不幸遭遇火灾,庙宇化为灰烬。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神灵的灵验并未能自我保护。去年我在江边,询问了一位航海的老人,他告诉我普陀山也曾遭遇火灾。大概在大清朝统治下,万物焕然一新,众多神灵也因此受到影响,希望自己的庙宇也能焕然一新。官府首先发起此事,殿堂和走廊都已准备就绪,但神像尚未完成。恰好有募捐者来告诉我,他们打算前往阆中和苍溪之间,寻找有能力的人来完成这项工程。
我对他们说:“你们去吧,嘉陵江边的道路上,那些财富丰厚的人,都是来我们这里游玩的,他们都知道这座山的神奇;何况你们拿着简短的募捐书去建造寺庙和桥梁,他们也都了解并相信这件事。你们去吧,他们应该会捐资完成这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