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知青在通江轶事

普通而不平凡的人

为了收集重庆知青留守通江的情况,也带着报社朋友的嘱托,经医保局老知青喻德秀大姐的介绍推荐,我专门采访了县中医院退体的女中医师唐启利医生。当我在东方医院找到唐医生说明想采访她当知青时的情况的来意时,她却未曾开口早已泪水盈眶。

唐启利于1965年告别美丽的山城重庆,带着新奇和向往,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离别亲人来到通江东北部最边远的云雾山林场当知青。云雾山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大山,冬天特别寒冷,把衣服晾在房外,一会儿就会冻硬,脚手都冻得肿起老高,但还得上山打柴煮饭、烤火;没有电灯,没有煤油灯,夜晚照明主要靠“松光”(一种带油节的松木肉);粮食稻麦很少,主要是吃“包谷糊糊”。这里属泥溪公社管,赶场下山要走四个多小时,上山时要走五个多小时,进县城就是100多公里路。

特别是文革中,没有盐巴吃,没有疏菜吃,白天人就像散了架一样累,每逢这时就想家,想父母,不知流了多少泪,也不知哭了多少次。 这里是大山,主要以烧挖“火地”种包谷为主,夏天包谷成熟时还要夜晚轮流睡在半山坡的“窝棚”里守候,防止野兽吃粮食。

特别是有次晚上,三个女知青在山里“窝棚”睡在半夜,听到野猪嚎叫,几个人都吓哭了,抱成一团,后来还是唐启利年龄稍大,给另两名女知青壮胆,说“不用怕,野兽怕火”于是她点亮火把在“窝棚”外边舞边吼,渐渐地野猪的嚎叫才远去了。

69年林场解散时,唐被分配到泥溪二大队落户,由于舍得吃苦,表现好,当地的干部杨永年、杨继焕等人也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她,还让她担任粮食保管员。但由于唐启利家庭出身不好,几次推荐招工回城和升学都被卡住,心里非常绝望。72年乡党委书记,全国劳模李步坤推荐唐启利到了乡医院学习医术,先从管西药房,再到学习注射,接生等医术。由于刻苦钻研,75年又被派到县卫校学习妇幼医生一年,学习中成绩优秀,回到乡医院担任一名助产医生,在此期间与在县医药公司工作的吴景新相识并结婚。

1981被调到县城关医院(即现在中医院)工作。85年又被派到重庆妇产科医院进修一年,医术得到了全面提高。回院后,着手组建中医院妇产科室并担任科主任,多年来经唐医生医治的妇幼病人和产妇没有出过一例医疗事故,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赞扬,后来还考上了医师、主治医师。1993年被县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994 年被县卫生局授予“白衣天使”称号;并且连续 16 年获得市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2003年唐医生退休后,又被“东方医院”聘请为妇产科医师。当东方医院院长问她报酬时,她说:“我不是为了多拿报酬,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为患者解除痛苦,人民健康就是我的最大心愿”。 当我问到唐启利医师:“你当知青到山区已四十多年,把你的全部青春和一生丢在这块土地上,你后悔吗?”唐回答说:“我当知青时,亲眼目睹了山区农民的贫困和有病得不到救治的痛苦,我能用自已所学的一点浅簿医术为山区人民解除痛苦,我感到自豪,永远也不后悔!” 唐医师没有豪言壮语,但她代表了她们那一代知青的心声,也代表了留在山区农村的大批知识青年对山区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挚著追求。 这就是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知青的心声!

作者:大爱无痕 原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657921-1-1.html(已失效),最新来源:(重庆知青网)http://newbbs.023cqzq.com/showtopic-34556.aspx

THE END
打赏
海报
重庆知青在通江轶事
那时,我才几岁,读初小。听大人们谈起有一群重庆知青来到通江。我家的那个公社也分来了约20多人。公社在全乡海拔最高的穿石梁大队一个地名叫野鸭池的山里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