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潭镇凉水乡李子垭场兴亡记
南江县凉水乡李子垭(现属于元潭镇李子垭村)位于今巴中南阳的米家河、寺岭乡的鸡公寨、金石、狮子寨、茶园、大寺和南江县凉水乡的新庙、彭家塬、熊家坝村以及原长征乡的仁同坪、大锣山村之间。过去因不通公路,群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全靠背二哥人力运输。这七个村的老百姓赶寺岭场10多里,赶南阳20至40多里,赶仁和、高桥、元潭30至40多里,两乡群众和远近客商迫切希望在这一带建场兴市。一来方便群众买卖,二来方便仁和、高桥、元潭等地客商赶寺岭、化成,而寺岭、凌云、化成、石门等乡客商赶仁和、高桥在此歇脚住店和赶场。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由热心的李子垭商人唐寿于发起,找来地理先生择地定点,在李子垭周围二三里地相了五六个地方,因群众争议,定不下来。最后地理先生打了个主意,印一升子土过称,那个地方土重,就定在那儿,结果选中了李子垭。地点一定,唐寿于带头在此修建柜房和住房,群众积极响应,伍明彩、于谌模、王才兴的父亲等17户相继建房兴店,坐店经商。街成一字形,南北向,长70米,宽20米,分上下两边排列,十分壮观。下街到上街需上6步石阶,开办有中药铺、饮食店、茶馆、旅馆、百货店;有肉市、蔬菜市、米市、盐市、猪市。三天一场,每逢农历1,4,7赶场,闲暇日有500-600人,农忙时有200-300人,当场天十分热闹。
可是,1947年冬月十二,寺岭乡周家河的棒老二(土匪)周少银派来2个探子住在唐家旅馆借故联系生意,实则探听客商虚实,查看了解地形。等到冬月十四当场的这一天,大约是中午1点至2点的时候,赶场的人都齐了,突然一阵枪响(步枪),赶场的、经商的不知为什么,场的两头就被20多个青壮男子手持步枪、火枪和木棒把守,其中一个厉声喝道:“赶场的、经商的不许动,把钱和东西留下,不然就别怪我们不客气……”赶场的群众和商人这才意识到,遇到棒老二了,大家只顾命,谁也不敢动。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伙土匪把钱和贵重的东西抢走。
从此,李子垭无人再来赶场,就这样,一个繁荣了67年的小场镇就这么一下子断送在这帮土匪手里。时至今日,这一带的群众还能讲出这个故事。
(作者:孙志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