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解组归田
岳贞辞官时,作七律《解组言怀》:
出守江西岁未除,哪知清白是迂疏。 官休父老留车马,道远亲朋阻雁鱼。 琴鹤轻闲儿女长,梦魂安稳橐囊虚。 只今盈得身还健,皓月光风到敝庐。
其实从这首诗“哪知清白是迂疏”“梦魂安稳橐囊虚”等句,也隐隐透露了辞官的个中消息,印证了作者“青云路远乏青蚨”(《偶咏》)反映的现实及自身境况。
岳贞先后寄居白门、苏州等地,几经流徙转折,晚年卜居故里南江洋潭。他在《卜居南江》一诗中写道:
不羡人间千顷田,不羡人间万石权。 广交争似寡交好,多事方知少事闲。 林下无忧便是贵,樽中有酒何求仙? 凤岩卜得盈弓地,蜗宇云连数尺天。
在《偶咏》一诗中写道:
闲过庭院且自娱,主人何事转踟蹰? 秋风桂子香飘越,春日上林花丽都。 紫府名闻题紫籍,青云路远乏青蚨。 玉千山下学为圃,半亩营营一野夫。
斯时,洋潭已成为岳贞的“桃花源”,在玉千山(位于洋潭南,即洋潭前山,又名“莲花峰”,见岳度《洋潭记》)下,岳贞耕读自娱,俨然过上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
康熙二十年(1681),《岳氏家谱》编定(见岳贞《叙谱小引》“康熙辛酉仲夏望日谨叙”)。徐文元、李仙根分别作序。
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市)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进士第一名,顺治帝称其“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1679)出任《明史》总裁,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大儒顾炎武勖勉(徐系顾外甥)“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康熙二十九年(1690)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著《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洋潭(今名“洋滩”)正西为珠池垭(珠泉峰),正北为天柱峰(图右之山)
李仙根,字子静,号南津,人称“李侍郎”,潼川府遂宁县(今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人;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进士第二名,是清代四川唯一的榜眼。曾出使安南(今越南),著有《安南使事纪要》等。
康熙二十五年(1686),《几江集》付梓(见杨栻《几江集序》)。杨栻、徐秉义分别作序。
杨栻,清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进士,四川内江人。生平事迹不详。
徐秉义,字彦和,号果亭,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市)人,与徐元文、徐乾学兄弟三人号称“昆山三徐”;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道光)南江县志》《(民国)南江县志》均误载徐为“榜眼”〕,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系岳贞门生(见徐秉义《几江集序》“秉义受业二十余年”)。著《耘圃培林堂代言集》《明末忠列纪实》等。
除《(道光)南江县志》下卷《诗文·杂记》《(民国)南江县志》第四编《艺文·志余》零星收录岳贞少许诗文外,今日,霄壤间已不见《几江集》踪影。据胡传淮先生调查,该书现存北京博物馆(见《清代蜀中第一家——遂宁张氏家族兴衰探源》,原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周按,无北京博物馆这个单位,只有首都博物馆。是否属实,不得而知。
岳贞在洋潭居住了多少年,笔者目前未发现相关记载,难以推测。后来,他又定居都门,康熙四十一年寿终于京署。康熙四十二年(1703)春,岳度众兄弟从北京扶柩回南江〔见岳度《寄升兄》(写给堂兄岳升的信)〕,安葬于洋潭。
二百五十余年后,“大跃进”运动中,当地一干部疑岳贞墓中有宝,墓被挖,墓石后来被村人建堤坝用。岳贞墓地遗址今只立着半截大理石桅杆,当地人称岳贞墓地及故居遗址“桅杆坪”。
(作者:周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