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水”命名举隅

北宋欧阳忞编撰《舆地广记》卷三十二“利州路巴州化城县”条:
巴江,源出大巴山。至当州东南,分为三流,而中央横贯,势若“巴”字。

《舆地广记》首次记载巴河流经巴州城区附近时“势若‘巴’字”。到了南宋时期,王象之编纂《舆地纪胜》(见该书卷一百八十七“巴州”条)、祝穆编撰《方舆胜览》(见该书卷六十八“巴州”条)均引《舆地广记》以上文字,有“水屈曲成‘巴’字”的记载。

今天从卫星地图上看,巴州区回风街道办事处大溪口村大溪口到巴州区三江镇上游村上尤家坝这段长二十余公里的河道并非酷似“巴”字。如果非要说像某个字的话,这段河道更像一个篆书的“己”字。这不能责怪古人。“巴”“己”字形相近,如果是篆书,差别并不是多么明显,何况古人是依靠步行目测,估计判断的。以大致或整体的印象去对应相近相似的物事,难免不出现偏差。

巴河夜景
巴河夜景

以下,我们就看看从宋代迄今,历史上与渠江上游的巴州(今巴中市巴州区,历史上曾有多个“巴州”建置分布于各地)有关的摩崖石刻、古碑记、方志、诗文集等文献中出现的“字水”“字流”“字江”或类似文字。

宋孝宗淳熙初年任巴州知州的杨庭杰〔字子厚,眉州(今眉山)人〕在《和邵稽仲<子厚使君登南龛古楠寺>》一诗中写道:“犹有题名千载后,与他巴水字相连。”此诗原刻南龛石壁,现已漫漶不可识。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曾任四川按察使的刘喜海于道光末年将其编入《金石苑》(又名《三巴孴古志》)。

宋人范文□在《和赵公硕<游南山赋五十六言呈书记、郎中、教授、大著>韵》一诗中写道:“晓看三叠巴流字,归去一声云外钟。”此诗见南龛老君洞右壁,作者姓赵,名残缺,生平无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