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西龛石窟调查记

73号龛外方内圆龛。二重檐,两侧立四方形柱,柱边联珠纹,内饰圆莲。楣上垂帐,檐饰忍冬、筒瓦、昆尾。内龛雕二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九护法神,二力士护龛口,佛座前雕二伎乐。左坐佛头顶悬圆华盖,边悬华绳,饰莲花,内圆外桃形头光,椭圆形身光。头戴华冠,面长圆,颈三道纹,戴项圈,偏袒右肩,衣纹流畅贴体,左手仰掌置腹前,结跚趺坐于束腰方座。束腰部位雕二伎乐,佛身高59、座高45厘米。造像同44窟主尊。右坐佛面残,倚坐,系弥勒佛。

87号龛外方内拱顶龛。龛两侧方形立柱,顶凿二重檐,楣上垂幔,悬华绳,檐上饰一列方格圆莲纹,正中雕一身坐佛,脊上饰圆莲、鸥尾。内龛正壁雕一身坐佛。佛头顶二侧各雕一飞天,其外凿菩提双树,佛座上雕伎乐三身。两侧壁各雕一菩萨,二力士立于龛柱内侧。外龛两侧壁上方各雕一身飞天,左侧壁凿上、下两龛,上龛雕一佛二菩萨,下龛雕七立佛,现存5身。七佛的内侧雕一供养人。现存造像共24身。外龛高339、宽272、深105、内龛高275、宽272、深182厘米。

主尊头顶悬圆华盖,桃形头光,凿四重圆,自内至外怖莲、忍冬及火焰纹。螺髻,正前饰宝珠,面方圆,袒右肩袈裟,内着僧祗支,戴项圈、手镯,结蹦趺坐,露双足,左手仰掌置腹,右手抚膝,作降魔印,与44龛主尊相近。座为束腰方座.上下各三级叠涩。束腰正面的三方格中各雕一伎乐,由左至右:持琵琶、竖箜篌、笙。佛身高168、座高74厘米。二菩萨椭圆形头光,内饰尖锯齿状纹,外饰一周忍冬。头束高髻,戴冠,冠带、发辫披肩,面相方圆,颈三道纹,戴项圈、臂钏、手镯,斜披络腋,腰束帛,绦带垂座,理珞繁丽,立于仰覆莲束腰圆座,束腰宝装。身高182、座高30厘米。外龛二飞天长裙,不露足,左捧圆珠,右执莲茎。

二、小结

巴中西龛石窟开凿于唐代,计有佛教造像85龛,道教造像1龛,佛道合雕像1龛,题刻馅文4通。

综观西龛石窟,在窟龛形制、题材及雕刻技法上有以下特点:

1.造像题材主要是表现释迦佛、三世佛、七佛、千佛、观音菩萨以及净土宗造像,其中有西方净土造像2窟龛,弥勒净土造像4窟龛,另有3龛毗卢遮那佛及胁侍的铺像。这些常见的造像题材大体与唐代两京地区的石窟造像同步。

2.西龛石窟的形制见存的有方形平顶式屋形龛、敞口龛、外方内圆拱形龛等几种。第21号为外方内圆拱龛,中有夹道,外龛楣作仿木构重檐式,雕刻精细,是巴中地区大型窟龛的代表形制。这样的重檐式或单檐式窟龛总计达28个之多,属巴中唐代龛楣的流行作法。一般于上檐间雌怖筒瓦、鸦尾等建筑构件,下檐雕饰忍冬纹、圆莲纹,以及雷公、电母等神人形象,龛额或作华帐装饰。这类屋形龛通常雕出龛柱,柱上有的绕龙身,有的饰圆莲、忍冬,有的边饰联珠回纹等多种纹饰,与龛楣交相辉映,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

第53号龛龛柱作高浮雕之亭台、楼阁,是唐代仿木构建筑式样的重要遗存,它同四川通江县鲁班石石窟中西方净土变题材的建筑浮雌,同属四川石窟寺中目前发现的唐代楼阙的重要形象资料。

3.西龛石窟由于开凿在质地细密松软的沙岩上,因此造像雕刻细腻,线条转折柔和,层次丰富。在龛楣龛柱等图案雕饰上,多见镣雕或半镂雕的手法,使图案隐起石面,交错穿插,形成一种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执笔:程崇勋摄影:吴朝钧,《文物》1996年03期)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西龛石窟调查记
巴中西龛石窟,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城西1公里的凤谷山西龛村,现存造像91窟龛,2120躯。分布在西龛寺、流杯池、龙日寺三地。编号1至52号分布在西龛寺,又称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