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一得道高僧云游至此,突然看到前方四周群山巍峨,峰峦叠嶂,宛如马鞍形状连环相绕,仙鹤翩翩,蜂蝶飞舞,溪流潺潺,群山之间茅舍点点,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其乐融融,好一幅世外桃源。

高僧忙快马加鞭,想一览山川秀色,顺便化缘小憩。

茶坝镇
茶坝镇

道前有座茅屋,一长者正在院中休息。高僧下马向长者合十道:“施主,敢问此为何方宝地?”“此地属巴州府辖制,府地距此处有一百四十余里。这地方因是巴仪两府交界,人们就叫作两府口。”

长者一边说,一边请高僧进堂屋。旋即为高僧奉上一碗香茶,继续说道:“我们这一带山好水好,山上野生的茶叶非常香,不过就是茶树生长的地方人烟稀少,每年都有人为采些茶叶换油盐而受伤丧命。”高僧轻轻地呷了口茶,顿觉满口余香,浑身清爽,心生好奇,向长者问道:“敢问老人家,此茶你们为何不移栽到平坝呀?”长者憨厚一笑:“我等山野村夫,也不知茶树如何移栽,何况农事缠身,哪有空闲去种茶哟。”

随后,高僧在这里开设道场,讲经说法,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在老者院坝教当地人移栽茶树,制作茶叶,大大减轻了人们采茶的危险和劳作之苦。待高僧临别,众多百姓便齐齐地长跪,顶礼膜拜,目送着高僧向西而去。第二年,人们在四周的山上移栽了大量的茶树幼苗,慢慢地形成了茶林遍地的景象。

此地因茶而生,因茶而名,故人们把这里叫做茶坝。

明代嘉庆年间这里盛产茶叶,至今还流传着:“茶儿香,茶儿甜,茶儿和我命相连。有了茶儿吃饱饭,无有茶儿饿肠肝。”根据地域划分,茶坝分作上茶坝、中茶坝、下茶坝。上茶坝在乐丰的良严寺村二组,后因乱兵践踏了。中茶坝在观音井店子寨三组,也因兵劫消亡。下茶坝就是今天的茶坝场。

明末清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人前来开采茶叶,不幸又遭兵荒践踏,再加之气候变化,茶树不适宜生长,逐渐茶树绝迹。明末在下茶坝修了一座寺庙(又名茶坝寺),清初,庙里有一个和尚认为这个是“鲤鱼跳龙门”的好地方,茶坝坝长,河流狭小,无人看管,鲤鱼全部跳走了。故此,募资修建“龙门”防止鲤鱼逃跑,建议修“三宫”:文昌宫、禹王宫、万寿宫。在道光年间(1846~1849)修建了文昌宫,咸丰年间(1852~1854)修建了万寿宫,咸丰八年(1859)修建了禹王宫。在宫殿里塑造有各种各样的神像,当地百姓初一、十五到宫里赴会又赶场。场名被人们叫作了茶坝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