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飞丧岩

《四川省南江县地名录》:“地貌似一座大坟。”而侯昌永《乐耕堂诗钞》则云:“飞丧岩,桥亭乡下面五里许,石岩中部有一石台,大八尺左右,四面皆峭壁,一坟葬其中。水流湍急,上下俱不可到,故名飞丧岩。口碑相传,昔有出殡者,棺至此,肩滑落岩下,暴雨适至,暂停营救。雨止往视,已成坟矣。后为此地望族,因年久亦无考证。予见此地山水极秀,故志之以诗。”

传闻此处有飞丧,未识何人把骨藏。
六尺孤坟眠壁龛,一泓清水涌岩疆。
天生石穴非无故,地产佳城迥异常。
想是此君多道德,留将轶事话周行。

八、天池

天池位于桥亭镇铁坪村,今呼作“龙池”,传闻甚异。《红色南江》将天池作为最奇特的天然水池而列为“南江之最”,在沙滩乡的山顶上有一天然水池,名叫“天池”,久旱不枯,久雨不溢,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有“石击水面则雨”的传闻。

九、三关坝

三关坝位于九龙山东南面,大寨山西南面,为一冲积扇形河滩,土地平旷肥沃,古来即为“二十四道脚不干”,沿路上的繁华富庶之地。《四川省南江县地名录》将“三关坝”作“三官坝”。“清末,此地建有一小庙,供有天官、地官、水官,故名”。而《(道光)保宁府志》:“樗林关在县东北八十里,两山夹峙,悬崖为道。又有涂轮镇、梧桐关与樗林对峙。”《(民国)南江县志·关隘志》:“樗林关在县北六十五里。俗呼小关子,两山夹峙,悬崖为道,两面盘旋而上,有高屋建瓴之势。梧桐关、涂轮镇均与樗林列峙。按今小关子南有三关坝,盖因樗林、梧桐、涂轮为名,犹关坝因米仓关、巴峪等关为名也。”《揭秘米仓道》:“樗林关在县东北八十里,小地名黑潭子。两山之间,一箭相距。左山之上设有樗林关(地名小关子、小寨子),右山之上设有梧桐关(地名大寨子),两关对峙、悬崖为道。两关之南即为三关坝,因有涂轮镇、梧桐关与樗林关形成三关对峙而得名……”考诸方志记载,桥亭“三关”当以涂轮镇、梧桐关与樗林关为是。

《红色南江》:“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请刘备率所部驻守米仓山,以拒汉中王张鲁进犯川北。其后,刘备建立蜀(汉),派张飞镇守阆中一带,关羽曾扎营涂轮关(今桥亭乡小关)。”《四川省南江县地名录》:“此地(小关子)道路狭窄、陡险。”今桥亭境内明白小关子即樗林关(或涂轮镇)者已寥寥无几。尤为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小关子因红鱼洞水库施工方就地开采石料,损毁殆尽,并终将淹没于库区而不复存在。抚今追昔,不胜唏嘘:“小巫山”呼作“九龙山”,“三关坝”讹为“三官坝”,“樗林关”(或“涂轮镇”)衍为“小关子”,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推移,地名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从古雅到通俗的过程。

十、洋潭

《蜀中名胜记·南江县》:“有滩曰洋滩。《志》云:‘县北洋滩,《杨侍郎墓碑》,字多蚀,碑座是菜玉,现存。但不知何代人。’”

洋潭位于今洋潭村,此地山水形胜,地灵人杰。据胡传淮先生《涪上脞谭》考证,在四川南江县,散居着一支岳飞后裔,估计有数万人。清初岳贞,名允昌,字子介,号石斋,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官礼部祠祭司主事、仪制司员外、顺天府乡试副主考。因上“安海策”不用,辞归故里。著有《几江集》,今存首都博物馆。岳贞子八:长子岳越,封中宪大夫;次子岳广,字平公,考授同知;三子岳康,字伯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举人;四子岳度,字伯宪,号文江,康熙二十六年(1687)中举,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五子岳纶,号山公,举人;六子岳兆元、八子岳经,均为国学生;七子岳维,字叔世,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授荔波县知县。张勤望娶翰林院检讨岳度之女(张问陶祖母)。

另1934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上两老街河坝乌龟石上动员军民抗日,后名之为“将军石”,供人瞻仰,亦可光耀千秋。(何志平,有删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