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桥亭镇地名考释

四、九龙寺

据九龙寺“天开文运”字库铭文,“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岁在壬寅孟春月中浣谷旦……斯九龙寺,古刹也,创自何时,无征不录……”九龙寺至迟已建立一百余年。《(民国)南江县志·宗教志》:“九龙寺,盐井坝,三区,七十里,僧二。”随着红鱼洞水库移民搬迁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九龙寺原址已建为桥亭九义校,昔日晨钟暮鼓之地今已是弦歌雅化,琅琅书声。

王经芳《宿九龙寺始见南江父老漫述》——蓝蓝缕缕白头翁,稽首开言眼欲红。道是圣恩简令到,因而躬叩出山中。慰劳辗转方辞去,指点分歧此路通。只为乱离民末复,于垣何日集飞鸿?

另马善政主编《中国对联集成巴中卷》收录有《南江桥亭乡国民学校夫子会联》,笔力开张,启迪后昆,姑录而存之——

三代时文物灿然,试思天纵之先圣,尚能问礼问官,风采列国;
六大洲竞争烈矣,要留地步于后人,方可自强自立,日御群雄。

五、老君殿

老君殿位于九龙山田家洞顶端,上摩霄汉,下临万仞,险峻异常。相传,殿宇吊檐封顶之时,忽起云雾团团罩住深渊,匠师乃放胆施工,可谓神助!现观宇废弛,尚存“龙门启教大法师唐公讳永发老道师之墓”碑一通,铭曰:“必有我师。公讳者,系本邑崇清乡唐家坪生长人。(?)未年十二月十五日戌时生,俟甲辰年六(月)八日未时卒,寿享七旬。乐此山而成大道(超)三界,竟飞身而作仙翁。流此百世,永传千古。门人何圆成。中华民国八年七月望二日。”据此,老君殿最迟应为清末民初修筑,然县志无考,惜哉。民国三十四年(1946),时任南江县长龙德渊榜书“江山一览”四字于石壁,并题联一副,留存至今——

天地有情,容我学道;
山河无价,华国利民。

六、仙女山

《(道光)南江县志》:“仙女山在县北四十里,上有五仙洞,洞有五石,嶙峋异态,迥殊凡石,疑假神鞭驱至者。相传明万历间,有见五女列坐崖前,刺绣者或天地之精华聚于此石,故能变化通灵,以幻状示人乎?”仙女山下有洞名仙女洞,据吴吉祥老人讲述,仙女洞又名“黄结子洞”,曾有一黄姓结巴于此开黑店。一日手抚妻之双股而戏云:“白而肥,可啖也。”其妻惧甚,遂告官,卒伏法。民国期间南江侯家侯昌永先生亲历其间,记述甚详,并吟诗两首。《乐耕堂诗钞》:“仙女洞,沙滩与上两交界处有石山长里许,悬岩上有洞名仙女洞,相传有民女在此修道成仙,路险不易上,观者甚少。六五年修沙上公路,予与相知数人,用绳拴洞前松根始登至洞中。见石洞幽深,内有石床石灶俱生苔藓,惟床前石棹上有石瓶,高尺许,大如碗,插红色灵芝一株,鲜妍可爱,光泽动人,皆成化石不能动。有清泉流池中,略带清香,到处亦无字迹。坐观对面群山拱立似人,江水怀抱其下,松风长鸣,真奇景也。”

迹相昭然事可寻,洞中仙女早飞升。
苔封藓闭丹床簟,火冷烟消茶灶门。
几条松根穿石壁,一株仙草插金瓶。
清风习习山前过,犹带当年步虚声。

谁家少女爱清修,看破红尘此处留。
吐故纳新迎日月,炼形服气度春秋。
三花聚顶神归阕,五气朝元光满楼。
一自蟠桃招宴去,至今惟见水东流。

THE END
打赏
海报
南江县桥亭镇地名考释
2019年12月,南江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将桥亭镇(含原沙滩乡全境、原新立乡部分)、上两乡全境(含原光明乡)和柳湾乡部分村组(含柳湾社区)合并,设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