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桥亭镇地名考释
三、小巫山
风光俊秀的巫山,原本指今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后以讹传讹,被移至长江三峡地区今重庆市境内,尤以巫山十二峰驰誉天下。南江县北部境内奇峰耸翠,峡谷幽深,在桥亭镇与一山(大寨山)之隔的赶场镇辖区内,分别有山呼作“小巫山”。《(道光)保宁府志》:“十二峰在县北一百里,巉岩耸秀,大小十二峰。”《通志》:“小巫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即巴山之群峰也……有石洞曰莲花洞,高空百余丈,外临深渊,一名‘红鲤洞’;有峡名为‘小巫峡’。”《(道光)南江县志》:“小巫山……其最盛处,尤在凌溪一面。峭壁奇崖,屹立千仞……加以溪流环绕,水色山光,上下交映,常作游人晏集……惜地处幽僻,选胜者多不之及,遂使名胜不传。”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巴州》记载:“十二峰在难江县(梁武帝普通六年以江水难涉置难江县,至明正德十一年更名‘南江县’)四十里,马盘湾巉岩耸秀,大小十二峰最为奇观。有客题诗云‘插立翠峰屏十二,为君唤作小巫山’。”这是目前发现记载南江小巫山最早的文献史料,距今近八百年。此条记录一是交代了十二峰的地理位置,位于南江县四十里的马盘湾,二是明确了十二峰即小巫山。自此以降,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的《方舆胜览》和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的《蜀中名胜记》,皆录有此条关于小巫山的记述,仅在字词方面略有变动,“十二峰,在难江县四十里马盘湾,巉岩耸秀,最为奇观。有客题诗曰:‘插立翠屏峰十二,为君唤作小巫山。’”明末清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南江县》则明确指出:“小巫山,县东北五十里。上有十二峰,下有龙洞,即巴山之群峰也。”清顺治、康熙年间,南江洋潭河人、曾先后在礼部和户部供职的岳贞,于《集州难江县考》中云“……熙宁五年废集州……治难江,有公山几水;北境有十二峰,名小巫山,又名九曲岩。”曾参与编修《大清统一志》的其四子岳度,在《洋潭山水记》中写道:“……玉女峰又如天马行空,腾骧奋鬣,旧名天马峰……山脊迤南,则遥接盐井堡之九曲岩,古舆图志所称小巫山十二峰也。”清康熙年间南江知县王经芳在《小巫山赋》序言和正文中也予以明示:“南江,万山环翠,带溪浅碧,亦有小巫山十二峰”“繄维南江,亦曰小巫。峰排十二,棋列星罗。”朱偓《兴文县学博姜镇东先生寿序》:“……余窃闻先生巴西(保宁府)之南江人,停云岩十二峰下实岳降之地。”由此可见,小巫山与十二峰互为表里,小巫山以屏峰十二而得名,十二峰因小巫山而饮誉,南宋至民国,已成定论。
小巫山与九龙山是否为同一山呢?若是,为何现在桥亭境内民众只知“九龙山”而不识“小巫山”?其实对小巫山和九龙山的界定,地方史料也是各抒己见,表述不一。《(道光)南江县志》:“九龙山,在县北九十里。九峰排立,高可插天。每当阴雨,山光云影,倏忽升降,蜿蜒夭矫,迅若游龙。盖兴云降雨,乃山川之所以效灵,非仅借荒杳不经之说,以骇听闻也。”又云:“小巫山,在县北一百里。三山连属,绵亘十余里,凡十二峰,层峦竞秀,叠嶂争奇,或隐或见,多在云烟缥缈间……”如此一来,小巫山与九龙山地处两处,并且位于九龙山以北三十里。而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南江训导卫道凝更是认为小巫山在今南江坪河境内,《南江山水道里记》“……由县下四十五里过桅杆岭,至罗坪河,其水自小巫山来汇……”对此,南江张公塘举人岳永武等在编撰《(民国)南江县志》时予以详尽地辨析:“小巫山在县北七十里,一名十二峰,今呼九龙山。绵亘十余里,峭耸十二峰,面东层峦竞秀,面西叠巘争奇,常在云烟缥缈间。按十二峰、小巫山、九龙山,一山而数名者也。旧志并列误。”又卫道凝《南江山水道里记》称,几水至罗坪河,有水自小巫山来汇,尤误。盖罗坪河上源尽属广元县地(旺苍县1945年设),虽坪河场西有山略似十二峰,然不属南江,即不应入志。又旧志云,小巫山在县北一百里,凡十二峰。又云十二峰在县北一百里,大小十二峰。考县北百里之地,并无两似者。岳度《洋潭山水记》云,盐井堡之九曲岩,古舆图志所称小巫山十二峰也。今九龙山麓确有盐井堡,据此不辨自明,其证据确凿,论述有力,毋庸置辩。笔者采写此文期间多次前往桥亭,亲眼领略九龙山“面东层峦竞秀,面西叠巘争奇,常在云烟缥缈间”的独特风光。同时据九龙山下张家塝八十多岁吴吉祥和七十余岁的秦华祥两位老者讲,他们都曾亲身经历“撵旱魃”一事,因而“盖兴云降雨,乃山川之所以效灵”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当实有其事。
至于民众今多呼作“九龙山”,笔者推测原因有二:一是小巫山之名乃历代文人官宦据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有意雅化而为之,王经芳《小巫山赋》“不见朝云,轻烟绕兮;少施暮雨,行路濡兮”句,汪恩《小巫山》“阳台自梦寻何处?明月前身认此中”句,即是例证;二是作为龙的传人,民众素来崇拜可呼风唤雨的“龙”和象征至阳之数的“九”,并以此结合当地地貌、山势等来命名,以便记诵。今桥亭境内外尚有“九湾子”“九重岩”“九龙寺”“龙门滩”“龙池”“九角山”“九岭子”等口口相传的地名足以证之。另外,现旺苍县的九龙镇,“九龙场,位于九龙山九龙垭,原属南江县辖,1951年离隶南江”;雷远发《九龙山情思》:“古歌云:九龙山,九龙山,山撑天,天挂山,蜿蜒夭矫若游龙,兴云吐雾漫山川。九龙山,天地精华钟神秀,变化通灵上九天”,都不难窥见个中消息。
据史料记载,云蒸霞蔚、争奇逞秀的小巫山,先后共有三名知县驻足吟哦酬唱,全县享此殊荣者,北有光雾山,南有龙耳山,诚可谓“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现将相关诗联附录于后,以飨同好。
清康熙南江县知县王经芳《小巫山赋》(该题目下注明:一名十二峰并序)——
世传巫山十二峰在川东楚西之交,两岸壁立,中流奔泻,山峦奇峭,林木秀丽,为海内旷观。南江,万山环翠,带溪浅碧,亦有小巫山十二峰,余每游览,几与六一先生醉翁亭、东坡居士赤壁,并垂胜事。第以历遭兵燹,不克小筑一亭、偶架一叶为缺然也!因而赋曰:
唯三巴之闲旷兮,育巫山之丽秀。自襄王而朝暮兮,垂佳话以永久。奚扶與亦效颦兮,朝东流而北走。千里之南江兮,乃胜迹之并有。繄维南江,亦曰小巫。峰排十二,棋列星罗。桤林沉碧,豹迹盈途。松脂密繁,琥珀光多。怀赤帝之入关,几南顾以纳秸;暨中山之靖安,亦北图之疆场。岂天宝之回鸾,拒史安于奧僻。若夫群奸窃踞,何代无兮!万山重叠,恃阻险兮!北脊连云,道惟栈兮。西瞻剑阁,关尤严兮。然我闻之:不见朝云,轻烟绕兮;少施暮雨,行路濡兮;秋林如洗,枫叶浓兮;春霞散泊,芳树柔兮。时而士女写忧,攀峰逾岭,远望之以如仙,近即之以修影。时而樵夫负薪,丁丁浒浒,竭一日之辛苦,归晚村而待餔时;时而枯僧结草,寻幽搜僻,恐入林之不深,或徙倚于巅石;时而使令寻春,担羊挈酒,展薄书之忧勤,聊穿杨兮以射柳。
呜呼!噫嘻!天壤间气结而成峰,怪形异状,秀挺寰中,小巫大巫,何必相同。倘品题之允当,人力亦夺乎天工!
清嘉庆南江县知县汪恩《小巫山》——
讶是巫山又不同,争奇逞秀画难工。
阳台自梦寻何处?明月前身认此中。
峰点尖原连汉北,猿声泪却减巴东。
自来名胜须探取,红鲤青莲有路通。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