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起义话沧桑——访原国民党少将师长王泽绍

1949年,国民党新八军第二师在四川巴中县(今巴中市巴州区)举行起义,为人民解放军顺利南下打开了重要通道。在巴中起义46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该师原少将师长王泽绍老人。

王老现居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一幢普通的居民楼内,室内陈设简单、素雅。老人精神矍铢,身体硬朗。听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凝目沉思,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

1949年秋,36岁的王泽绍作为国民党少将师长,率部驻扎在四川巴中县,占据巴蜀要道,阻止解放军南下,同时还护卫着陕西省政府及保安司令部部分人员的家眷和财产。这个师由曾是胡宗南、范汉杰的二个警卫团和陕西省政府的警卫大队及保安团组成,全副美式装备,武器精良。他们依靠有利地势,准备阻止解放大军南下。当韦国清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六十一军迫近巴中后,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为争取和平解放,避免双方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解放军派员与王泽绍联系,商讨起义大事。在关系到和平还是战争的紧要关头,王泽绍顺应历史潮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毅然决定率部起义。但当时该师为国民党嫡系部队,官兵成份复杂,起义的难度和风险相当大。为保证起义的成功,王泽绍多次化装出城,在山上与解放军代表秘密会晤,商讨起义细节。之后,他清除了顽固分子,向广大官兵讲明大义,排除重重阻力,终使起义成功。同时,他们还将该师所保管的陕西省政府的数百箱银元和其他财物,如数交给了解放军,支援了人民解放事业。为庆祝这次起义的成功,韦国清军长亲自设宴欢迎他们。

听王老娓娓讲述45年前的历史风云,再看看眼前这位安详、正直的老人,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王泽绍1914年出生在博山一个中农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博山考院小学和颜山中学。他中学毕业以后,怀着一腔朴素的爱国热情,考上国民党中央军校(黄埔学校从第六期迁至南京,并改名为中央军校)。在张治中将军的直接教导下学习3年。1936年毕业时,分到西安十六军,先后任骑兵营副营长、特务营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3年,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驻扎在陕西榆林。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该司令部总司令、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受蒋介石之托经常出入延安,协调国共两方的关系。王泽绍作为主要随行人员也数次到延安。这期间,他结识了周恩来、刘伯承、贺龙、周扬等中共方面的领导人,多次受到他们的接见和教诲,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只要有条件,他就处处为一些进步人士提供方便。当时著名爱国人士屈武前往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任市长,由陕入疆。为保证屈老安全,他亲派骑兵部队专程护送,直至屈老顺利赴任。从此,两人也结下了深厚友谊,解放后常有书信往来。1982年,屈老约王泽绍进京相见。这次进京,徐向前元帅抱病接见了他,韦国清将军也与他长谈,追忆当年友谊,共话历史沦桑。

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并没有消磨王老的爱国之情和意志。他虽然身归故里,过着俭朴生活,但他心境坦然,对46年前的选择始终感到欣慰和自豪。现在王老虽已80高龄,但仍担任博山区政协委员,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老人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他寄语仍在台湾的亲朋故旧:要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多做有益工作。

作者:王新东;张少华;《春秋》1996年04期第37页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起义话沧桑——访原国民党少将师长王泽绍
1949年,国民党新八军第二师在四川巴中县(今巴中市巴州区)举行起义,为人民解放军顺利南下打开了重要通道。在巴中起义46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该师原少将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