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军精神指引人生

60年前的一个夏天,巴中中学大操场,上千名师生站在那儿,聆听老红军、达县地区军分区副政委张齐贤讲述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故事。张齐贤亮出周身伤痕,声泪俱下。4个小时的报告,台下师生哭声一片。张崇鱼至今记得张齐贤的话:“经过长征、抗战、内战,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要好好学习,把红军长征精神记在脑壳里!”

张崇鱼
张崇鱼

1958年4月24日,张崇鱼高中毕业,在家乡巴中县龙背乡苏家土扁的稻田里,与乡亲们一起栽秧。区公所邮递员送来一封信,叫他去果敢乡蝉池垭小学代课。3个月后,他就到鼎山区中学任教。他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就是红军长征故事。之后,又调到区公所,从工作人员、区委宣传委员、副区长,一干就是25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年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工作者”。在墙上,他写的座右铭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志愿在红军中。

197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整理收集全区生产队以上文书档案,被评为达县地区档案先进工作者。当副区长期间,走遍了鼎山7个公社,近70个村400个生产队。他常对年轻人讲,干一件事情,就要拿出红军的长征精神,去拼搏,就会成功。

二、打造阴灵山人文景观

1983年至1990年,时任平梁区区委书记的张崇鱼,走遍辖区的山山水水。

1985年5月,他了解当地红军历史,到了阴灵山。这座川北道教、佛教圣山,钟灵毓秀,山奇石美,庙宇重叠,可惜文化大革命毁于一旦。从当地老人口中得知,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王宏坤,为阻击川军“六路围攻”,击退南江之敌,在阴灵山庙内设立指挥所。红军英勇战斗的悲壮场面,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何不用红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阵地、弘扬正气,再造阴灵山的人文景观?他冥思苦想,彻夜难眠。于是,想到了巴中石刻:只有石刻书法才会长久,要建成全省甚至全国的书法碑林。他的大胆想法跟班子成员商议,得到了支持。

1985年6月1日,他发出了《荟萃全国名家书艺,创建现代书法碑林》第一份邀请函,向全国各地书法家协会发函,一时,得到了四海赞助,八方支援,百家捐资,千人献艺,筹集资金7万多元,收到书艺珍品2000余幅、刻碑1200块,建成了全国四大碑林之一的阴灵山书法碑林。

三、红军将帅碑林名垂千古

1992年12月18日,秋色正浓,万山红遍。张崇鱼参加了巴中县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入川60周年纪念活动。像读中学时一样,他再一次聆听了老红军、老将军讲述的红军长征的经历。几十年前的悲壮情景,让他内心震撼:1932年12月18日,红军入川,解放了通南巴,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红军由1.5万人发展到8万,取得了反川军“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和三次进攻战役的伟大胜利,尤其是空山大捷、血战万源、强渡嘉陵江,更显红军英勇顽强的气概。打富济穷、平分土地、发展生产,开办工厂、学校、银行,禁止鸦片等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革命烽火,已成燎原之势。

参加纪念活动的当晚,红军长征的悲观场面,在张崇鱼梦中重现。用什么纪念红军、让那段红色历史再现?他左思右想。为红军将士树碑立传,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1992年,张崇鱼肩负使命,拿出仅有的800元积蓄,踏上了建红军将帅碑林的漫漫征途,开始追寻革命先烈的长征路。

建碑林,就要收集整理史料,拜访健在的老红军和他们的后代,还有到战斗遗址勘查走访。

张崇鱼遇到的酸甜苦辣,是难以想象的。有人风言风语,说他想图名利。有人劝他,要找到当年的红军,可能比登天还难;也有人说他到处游山玩水,想出风头、摆摊子,想钱去当骗子。张崇鱼全然不顾,坚信自己的路走得正确。

1993年,在成都街头,他被摩托车撞飞了五六米远,对方吓得半死,他爬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说没有事情,就继续赶路。

在沈阳干休所采访老红军,他被当成骗子,抓进当地派出所,后来打电话给达县军分区证实,才放人。

在青海、甘肃、宁夏,他先后探访过10多位西路红军幸存者,得知他们是从马家军活埋红军的万人坑里爬出来的,有不少老红军回想起他们的战友在征途中战死、饿死、冻死、淹死,张崇鱼黯然流泪,胸中迸发出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力量。

几十年来,张崇鱼被无数的英雄故事感动着、震撼着,也鞭策着他的行动,无怨无悔。

成都老红军刘琪,熬到凌晨2点,提供了60多位红军名录,北京、青岛、广州、武汉等地老红军、老将军讲述提供了数百位红军故事和史料,烟台老红军刘明金夫人先后3次为将帅碑林纪念馆送来珍藏几十年的纪念物品156件,老红军严尚林、老红军邓文彪之子邓大夫将“七大”代表证和解放华北的军用地图捐献出来。

几十年来,他行程160万里,向国内有关单位和红军将士及后人发送往返信件30000多封,拜访单位1000多个、红军将士及亲属6000余人次,收集到13.8万红军将士名录和简历、3万余张珍贵照片、1.2万件纪念物品、4亿字红军史料,并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在巴中南龛山顶嵌刻近5000块纪念碑,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张崇鱼每天牵挂着碑林。几十年来,他总是上山、下山,有时一天要跑好几次。甚至睡到半夜,也有外地打来的电话找他。他的夫人王老师说,在梦中还在与红军将士谈话……

在斑驳发黄的电话记录本上,张崇鱼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将帅碑林镌刻的是一位位红军将士的英名,记录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展示的是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瑰丽画卷,传承的是催人奋进的红军精神,昂扬着信念和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