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行茶腹引一百三十张,共征税银三十二两五钱,课银十六两二钱五分,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潼川府属……盐亭县行茶边引五张,共征税银二两三钱六分,课银六钱二分五厘,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绥定府属……渠县行茶腹引一百五十张,共征税银三十七两五钱,课银十八两七钱五分,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大竹县行茶腹引三十张,共征税银七两五钱,课银三两七钱五分,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43]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巴中所属的巴州、通江、南江行腹引960张,共征税银240两、课银120两。茶叶发卖于阆中、苍溪、南部、营山、渠县、定远、射洪、蓬溪、遂宁等地。顺庆府所属的南充县、西充县、蓬州、营山县、仪陇县、广安州、岳池县、潼川府所属的盐亭县、绥定府所属的渠县、大竹县行腹引共907张,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清朝廷规定“茶引一道,可购销茶叶100斤,另附茶14斤不纳引税”。[44]

巴中行销腹里地区之茶引共1867张,合计行腹茶212838斤。这还不包括边引、茶农自用和偷税漏税部分。由此推测,巴中地区在清乾隆时期茶叶产量是相当大的,毫无夸张地说,巴中是有清一代“商营”茶叶的重要生产供给区之一。

作者:彭从凯 因篇幅过长,本文有删节

主要参考文献

[1][晋]常璩.华阳国志[Z].刘琳,校注.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

[2][清]顾炎武.日知录[Z].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3][唐]陆羽.茶经[Z].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4][27]吴觉农.茶经述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6][宋]乐史.太平寰宇记[Z].北京:中华书局,2007。

[7][8][11][44]杜长煋、闵未儒.四川茶叶(修订本)[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9]杜文玉、王凤翔.唐五代时期茶叶产区分布考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

[10][元]脱脱等.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清]张廷玉等.明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14][33]刘淼.明代茶业经济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15][18]彭从凯.中国古代茶法概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16][21]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Z].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17][28][34][35][36][明]申时行.明会典[Z].北京:中华书局,1989。

[19][清]李蕃、李钟峨、李钟碧.雪鸿堂文集[Z].刻本.1718(康熙五十七年)。

[20][民国]吴世珍.续修通江县志稿[Z].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编.内部资料,2015。

[22][41][清]胡炳、彭晪纂.南江县志[Z].刻本(影印).1827(道光七年)。

[23]南江县志编委会.南江县志[Z].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24]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5][26]通江县志编篡委员会.通江县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9][38](清)向氏宗谱[Z].刻本.1777(乾隆四十二年)。

[30][37][清]李钟峨.通江县志[Z].刻本.1848(道光二十八年)。

[31]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业史[M].成都:巴蜀书社,1989。

[32][明]陈子龙玉等.明经世文编[Z].北京:中华书局,1962。

[38][元]脱脱等.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2004。

[39][40][清]赵尔巽等.清史稿[Z].北京:中华书局,1977。

[42][清]黎学锦等.保宁府志[Z].刻本.1843(道光二十三年)。

[43][清]常明、杨芳灿.四川通志[Z].成都:巴蜀书社,198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