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真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吗?

现在很多人一说到自己祖先的来历,都说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或麻城县孝感乡来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收集的碑记、族谱、论文表明自己的看法。因今之平昌县是1946年从巴中县(原巴州)析出,故此文仍以“巴州”之名着笔,文中的姓氏未含今巴州区或其他地域的,亦请辨别、参考。

麻城明初四乡区划图
麻城明初四乡区划图

公元1671年,康熙颂行《四川招民条例》,鼓励外省“前往四川垦荒”,并表示“四川境内土地,不管原来是有主还是无主,在没人耕种和缴纳粮税的情况下,只要愿意开垦就全部归属新移民”。这种任由移民在四川随意“插占”土地的奇观,一度存在数十年之久,直到雍正六年(1728),移民迁徙四川才基本告一段落。

近年因去湖北省麻城县(市)找“孝感乡”寻根的人太多,当地官员难以应对,多次以官方名义刊文表示歉意并公布“麻城县孝感乡”的历史沿革,试图申明孝感乡或更小的地名正式填川时早不存在的事实。官文简摘如下:

明代,孝感乡位于今麻城市西南部,面积1200平方公里。原麻城县分四个乡区,孝感乡是四乡区之一。地址就在今天麻城市鼓楼办事处的沈家庄。不过在明成化八年(1472)进行区乡调整时,已将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又将仙居乡并入黄陂县(后称黄安县、红安县)。至清康熙移民四川时,孝感乡的名字已不存在近200多年了。

这篇文告以明确的建置沿革说明“麻城县曾经向外移民是真,但说孝感乡是大多数移民祖籍地是不存在的”。就是很多姓氏都承认他们的祖先拖儿带女“入川码头”的高干(杆)堰、高阶堰、高坎堰、高埂堰、高家堰、高甘堰、高阶念、高阶沿、高街院、高岗阳、高街阳、高感院、高石楼门、高石梯村、鹅公大丘等都是因口音不同、写法和说法而异造成的。

我们还可以从史志、地理、人口的角度还原真实的“麻城”“孝感”。

宋人王存《元丰九域志》记载:“麻城,四乡。歧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明史·地理志第二十·湖广·黄州府·麻城》载:“麻城,府北。辖双城镇、鹅笼镇、虎头关、黄土关、木陵关、白沙关、大城关、岐亭镇。”从宋至明都无明确的孝感乡记载。

《(康熙)麻城县志》《(光绪)麻城县志·前编》之《疆域·乡镇》同载麻城县“明初分四乡,太平、仙居、亭川、孝感,统130里,成化间并孝感入仙居为三乡。嘉靖间析太(平)、仙(居)二乡入黄安”。明确地说,孝感乡在明朝历史上只存在了60多年,跟“填四川”一点关系都没有。

THE END
打赏
海报
我们的祖先真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吗?
现在很多人一说到自己祖先的来历,都说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或麻城县孝感乡来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收集的碑记、族谱、论文表明自己的看法。因今之平昌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