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山月寄闲身——舒云逵笔下的南江县旧时风物

舒云逵,字次鸿,射洪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六年(1880)大挑考二等,著有《稚鸿诗存》《紫云山馆吟草》。其接任永川举人陈家修为南江训导(明清各府州县学皆设训导,地位略次于府学教授及县学教谕)达十余年,公暇之余对古物名胜甚为留心,并多有吟哦酬唱。《紫云山馆吟草》分上、下二卷,共收录与南江山川风物人事相涉之诗作数十首,如《将之南江学任赋别》《甫至南江》《学署与县城对,中间一水地颇幽寂,即事有作》《古铜钟歌》《七月二日抵南江寓斋》《九日与诸文士登留青阁》《梓潼宫寻张鲁庙遗址》《游菖蒲涧》《行八庙场最高顶,旷望无际,漫成二首》《九月杪抵达署》《遥题龙耳山》《荒冢悲》《淫霖叹》《禹门叹》《傅孝廉挽词三十韵》等。因年事久远,资料散佚,舒云逵任南江县训导期间政绩如何,尚有待今后条件成熟时予以考证。而梳理其于南江任上有关诗作,可弥补南江方志史料之阙如,对探佚米仓古道线路,钩沉南江古迹风物,印证同光时期南江乃至川东北地区的史实等不无裨益。

一、舒云逵赴任南江路线及任职时间

《紫云山馆吟草(上卷)》,自《将之南江学任赋别》至《甫至南江》分别收录如下标明地点的诗作:《果州早发》《王家场》《新政坝(自注“南部分县”)》《仪陇道中有七庙,问之居人语涉恍(原作“荒”)惚,作此以示好事者》《八门坎》等,清晰地勾勒出作者自射洪老家赴任至南江宦所的路线图,即从射洪出发经果州(今南充市)、王家场(今南部县王家镇)、新政(原属南部县,今仪陇新县城),过仪陇(仪陇老县城金城镇)、八门坎(今恩阳区柳林镇东)至巴州。《紫云山馆吟草(下卷)》尚录有《早发黄泥堡,山势陡峭,曲行泥淖中二十里至枣林场,已近午矣》《晚宿恩阳河有怀及门诸子》《泊枣林场》《巴州陆行》《雨行由黄泥堡下枣林》《雨行八庙场》等诗作,其中诗题注明“八庙”者达五首之多。八庙垭自古就是米仓古道南江至巴中段的必经之路,西魏曾于此设盘道县,上接石灰堡(原石矿坝,今属公山镇)、东榆堡(原东榆镇,今为公山镇)而抵南江署衙所在地底塘堡(原南江镇,今集州街道办),下连淘金堡(今赤溪镇)、白杨堡(今下两镇),经林河堡(原凉水乡,现属元潭镇)、元潭堡(今元潭镇)、枣林堡(今枣林镇)至巴州。上述诗题所提地点与米仓古道巴州至南江段沿途所经场镇(堡)一一契合,为明晰米仓古道支线提供了有力的文字佐证。

《紫云山馆吟草》书影
《紫云山馆吟草》书影

初步统计,《紫云山馆吟草》收录其任职南江时限之诗作六首,《抵南江县城》:“五年跋涉此辛勤,六月炎风署乍熏。”《九月杪抵署》:“六载宦游如传舍,半生心迹在岩扉。”《七月二日抵南江寓斋》:“只怜孤宦同羁寓,十载轻萍逐浪移。”《独酌感怀》:“那堪回首天涯路,十载征衣尚泪痕。”《生涯》:“万卷书城难拥座,十年云路尚迷津。”《中秋望月有怀》:“清宵浮白三人影,丛桂攀丹十载游。”诗作分别提及“五年”“六载”“十载”“十年”四个任职时限。舒云逵继任陈家修为南江训导,据《(民国)南江县志·官师志》:“陈家修,字献堂,永川举人……光绪初(1875年)授南江教谕(应为训导),在任十余年……”那么舒继任时间当在1885年后。《近代巴蜀诗钞》舒云逵简历条目表明,其一生只“任南江训导”,《紫云山馆吟草》也未录有任职他地的相应诗作。舒云逵《禹门叹》所记为1892年之事,当时应仍在南江任上,因此笔者认为其在南江任职应有“十年”左右,大约在1885年至1895年间,具体时限尚待进一步考证。

二、舒云逵笔下的南江

舒云逵于南江训导任上,“偶然飘寄留鸿印”“读书清暇且凭栏”,所吟诗作完整地收录在《紫云山馆吟草》,今收藏于遂宁市图书馆。现摘录如下数首,以证集州风物之故态,以窥雅人吐属之一斑。

抵南江县城

五年跋涉此辛勤,六月炎风署乍熏。
夹水万山萦碧霭,凭虚一塔耸青云。
离家人到重游地,载路儿呼旧广文。
冷署荒凉仍好在,隔江楼堞正斜曛。

《(民国)南江县志·山脉志》:“塔山在县西南三里。塔有二:一为同治甲子,邑令金凤洲建,高四级,今渐圯;一为光绪丁酉邑令王殿甲建,高三级。”法国诗人维克多·谢阁兰于1914年拍摄的南江县城照壁岩、南门口,可以清楚地见此二塔(见《南江老照片》)。舒云逵自射洪来南江赴任,待至县城远郊,下东榆堡、上樵河桥、过龙王汘时,“凭虚一塔耸青云”,遥遥可见凌空摩霄之二塔,根据时间和方位推测,舒所咏当为“青云梯”。今红塔公园左侧半山腰处尚存石门一道,庾山直隶进士、同治初任南江知县的金凤洲撰联云:“光射斗牛,词坛独步;榜开龙虎,阆苑先声。”门楣书“青云梯”三字,仍可供今人观摩凭吊。

游菖蒲涧

晴阳丽朝烟,瑞色躔东陆。
挥手谢尘境,褰裳越空谷。
雨岩邃且幽,一涧窅而曲。
落叶纷碎锦,石泉高泻玉。
武功碣尚存,题识了可读。
攀萝萦蔓青,扪壁渍苔绿。
沧桑有变迁,岁月几剥复。
安得怀芳馨,洒然遂初服。
岂必高游仙,庶其鉴止足。

菖蒲涧是南江县城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因出产九节菖蒲而得名,以碧岩、武功男子碑、太子洞诸游人题咏石刻最为人称道。太子洞位于东岸台地的天然崖壁上,“太子”是“唐景云二年(711)至开元二年(714)任集州刺史的殇帝李重茂”(见《米仓古道史林》)。《蜀中名胜记卷之二十五·川北道·保宁府二·南江县》:“有涧曰菖蒲。”《保宁府志·舆地志五·山川·南江县》:“菖蒲涧在县西二里,悬崖峻壁,下有龙潭流入巴江,崖间多石刻。”《碑目》云:“《菖蒲(涧)记》,唐开成四年集州刺史苏味道题迹。”《(民国)南江县志·古迹志》:“菖蒲涧在县城东门沟。地饶幽趣,自唐以来代有石刻。武功碑最为卓越,字圆整大八分许,在涧口西磐石上……”“武功碣尚存,题识了可读”,与清光绪知县孙清士《游菖蒲涧》诗“坐余寻断碑,披拂字可读;落落古男子,姓名嗟埋没”异曲同工,相映成趣,足以说明此碑一百多年前尚存。

其笔下的菖蒲涧清幽绝尘,俨然蓬瀛,也流露出作者虽“怀芳馨”之高致,终不得“遂初服”之境遇。太子洞现系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已纳入南江历史文化名城八景之一。

THE END
打赏
海报
江风山月寄闲身——舒云逵笔下的南江县旧时风物
舒云逵,字次鸿,射洪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六年(1880)大挑考二等,著有《稚鸿诗存》《紫云山馆吟草》。其接任永川举人陈家修为南江训导(明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