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上的红色标语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书写队和錾字队的同志们纷纷奔赴川陕苏区各地,他们在群山之巅、道路两旁、关隘渡口、街道周围等地方,把党和部队的宣传标语、口号和文献錾刻在石崖、石墙、石柱、石板壁上,很快就激发出广大军民的战斗热情,让敌人看了心惊胆战。

1934年3月的一天,刘瑞龙下去指导工作,正好路过沙溪乡(后改为沙溪镇)景家源村的大石崖。他看到錾字队的同志们站在吊着的箩筐里,腰上系着粗绳,正“叮叮当当”刻着“国民”两个字。

“这块石壁上刻的啥标语啊?”刘瑞龙面带微笑问大家。

“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有人大声说。

“嗯……这条标语字数太多,读起来不上口,没气势,缺乏冲击力。”刘瑞龙沉吟片刻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

红军石刻

“干脆改为‘赤化全川’嘛!既简洁,又醒目,还好记,赤化全川、震慑敌人。”大家一听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

回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刘瑞龙一直在考虑,如何把“赤化全川”这个口号叫响叫亮。过了两天,有人向他推荐说,巴中县恩阳乡一个姓张的小学教员书法深得名家真传,字体遒劲有力。刘瑞龙听了之后马上赶到恩阳,拜请张教员献墨送字。张教员泼墨写下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连夜赶回通江交给錾字队。

錾字队的同志们再次回到景家源村。他们坐到箩筐里,悬至石崖上,披星戴月,历时两个月时间,“赤化全川”四个大字终于錾刻而成,傲然雄踞大石崖上。为了防止敌人搞破坏,他们把每一个字的笔画都刻得很深,深到可以卧下一个人;每个字都用石灰涂成白色,三四十里开外一望,非常醒目。

1935年3月,红军队伍陆续离开通江,北上长征。反动派曾多次想要破坏这幅颇有影响的巨大标语,但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将大石崖改名为红云崖,清理掉笔划中的泥浆炭灰,“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再次映入眼帘。

如今,“赤化全川”这一幅全国最大的石刻标语,连同遍布巴中全境的1万余幅标语,组成了“巴中红军石刻标语群”,被评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巴中也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又多了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这些山崖上的红色标语,宣传了红色政权,也见证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斗,成为巴中的红色遗产。

来自:川陕博物馆

THE END
打赏
海报
山崖上的红色标语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不畏艰难、翻越大巴山,从通江县两河口进入四川。迅速建立起以巴中为中心和首府的川陕革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