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师范学校创建始末

教学工作井井有条,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观摩教学,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十分重视文娱体育活动,学校办得生动活泼,具有师范性质的特色。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班班都有男女代表队参赛。学校组建了男女篮球校队,代表学校参加县举办的运动会或城区单位之间的友谊比赛,教师也组织了教一工队,常与校队、班队开展比赛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学校还组建了文工队,在工假日为师生或到街头演出精彩的文娱节目,既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中心工作,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通江师范91级合影
通江师范91级合影

学校实行“一一五”制,每周上课5天,劳动1天,休息1天。学校坚持自力更生,兴办了大约有10亩土地左右的农场,主要分布在杜家坪一部分和通江中学操场一大片,分配到各班作为师生劳动锻炼基地。每周依次安排各班劳动种植各种蔬菜,主要品种有青菜、白菜、牛皮菜、萝卜、瓜、茄等,力争做到自给自足,不足部分,到市场购买。学校还建立了饲养场,养殖牛、羊、猪、兔.这些产品主要补充国家副食品供应之不足。学生劳动强度大又是长身体阶段,国家又处于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又加上三年特大的自然灾害,粮油、肉类供应十分紧缺,国家不能按中等师范生标准供应,生活声现了紧张局面,有时还到野外采集野果、野菜作些调剂。当时不少师生得了肿病身体虚弱,影响健康,经过医治和特殊的照顾,没有出现大的间题,师生们都挺过来了,渡过了难关。

由于对国家基本经济情况认识不足,加之左的思想指导,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犯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59年又犯了“反右倾”错误,使工业品的产量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连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也发生了很大困难,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不得不采取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巩窗、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调整过程中,不仅要调整经济比例关系,还必须调整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要调整一批学校发展过快的规模。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决定对六二级初幼师班100人全部精减。学校为稳定起见,层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生没有发生异常的反映,于1961年l月全部愉快地返回家乡,把希望寄托在广阔的田野上,顺利地完成了精减任务。

学校没有平静多久,1962年6月上级决定师范停办,与平昌师范合并,这又是一次巨大的振动,波及到全校师生员工,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中师六二级两个班近100名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内小学任教,六三、六四两个年级四个班200名学生及全部移动校产划归平昌师范接管。除学校领导韩全超、教师杨远明调平昌师范外,其余教职工就地重新安排了教学和其他工作。由于交接工作顺利,善后工作做得好,使走的高兴,留的满意。

通江师范这个“大跃进”的产儿,在国家严重困难时期,前后仅短短的5年历史,却为通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1977年,成立县师范培训点,有教师13人,招收学生112人,1984年7月,恢复通江师范学校,教职工40人,在校学生305人,1997年,通江师范学校并于通江县职业教育中心,至是年共招生1850人,毕业2284人。至1999年,通江师范学校共招生、培育20届毕业生,之后,通江师范学校正式停办。

(雷德宪,一九九八年九月提供至1963年前的资料,后半部分资料来自《通江县志(1986-2005))》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师范学校创建始末
1958年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党发动全国人民掀起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随之而来的大办教育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通江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1958年8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