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州(巴中)“绿营”建制考

绿营兵种分马兵、步(战)兵、守兵三种,马兵、步兵均为战兵,故马兵、步兵与守兵对称叫“战守”。步兵不骑马,守兵也不骑马,故步兵、守兵与马兵对称又叫“马步”。三兵种的配置,不完全是作战的需要,也是为士兵拔补升阶的设计——步兵拔于守兵,马兵拔于步兵;马兵、步兵、守兵的粮饷也不等,马兵略高于步兵,步兵又略高于守兵,但无论哪个兵种,粮饷都很微薄。绿营兵种除西北诸镇外,腹地大抵是按“马二步八”的比例配备。马兵因要配置马匹,养一个马兵成本相当高,故马兵最少,步兵次之,而守兵最多。

绿营兵丁以土著、世业为原则。“土著”有二意:一是作本地人解;二是固定不移解。用本地人当兵,不得以外来无籍贯人员充当。即使移调的兵士,均需携家带口赴军营所在地居住,使之成为本地人。土著之兵常与本地相维系,终身在军营服务。父、兄在伍,子、弟为余丁;守兵缺出,便从余丁拔补,一代代传承。绿营考拔营兵,以人材强壮、技艺优娴者充补。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本标及相近营、汛,亲自考核,其余派副将、参将考核,仍于巡阅属营时复核。如果考拔失实及虚占名粮,严格照律处治。凡营兵入伍,令五人联名具保,互相觉察。如果不遵约束、生事扰民、容奸保慝、离次失伍等依律处治,并连坐其上司。

绿营兵有编制、定额,其兵籍注册于兵部。平时的任务为“差操”,弁兵以差操为专职。差,即差役;操,就是训练。绿营差使繁多,概括起来,可分为解送(运解饷鞘、提解各类人犯、解送州县钱粮)、守护(各地衙门、仓库、监狱及城门)、辑捕、察奸、缉私、承催(查催押送漕船及铜、铅等船只过境)及特殊差役(皇帝出巡时站道、清道,蝗灾时捕蝗虫,押送进贡象只等)七类,性质与以后的地方警备队、巡警、税警相同,干的乃州县民壮、捕快、衙役的事,属于内政事务,为地方官的职掌,而不属兵政范围。绿营训练,即“阵势”训练,演练阵形、队形,学习八旗健锐营、火器营鸟枪射击及演练连环法式等,提高军事技能。

绿营兵器集历代军器之大成,有由前朝改良的甲胄、弓矢、刀斧、矛戟、椎梃、蒙盾、梯冲、金鼓、旗纛、营帐十大类别九十余种,有用于火攻的火箭、火球、火罐等。绿营中,各级将官甲胄、兵盔各不相同,兵丁则一致。弓干用榆木或木聂(左木右聂)木或竹制成,其强弱视其干面厚薄、筋胶轻重而定;矢,有战时用的鈚箭(梅鍼箭),操练时用的骲箭(响箭),围猎时用的哨箭等。军官在箭羽间写衔名,兵丁写名。撤袋(箭套)依官阶各不相同,兵丁则一致。枪炮属火器,大的为鸟枪与大炮。道光前(1821),绿营常用威远炮、子母炮。道光年间(1821—1850),绿营除装备鸟枪外,威远炮、子母炮已少用,取而代之的是抬枪、抬炮,为当时的先进武器,堪称利器。弓箭、鸟枪、大炮、藤牌是绿营常规武器,也是主要装备。马兵、弓箭手兼习枪棒,守兵兼习(扁刂)刀。清初,兵器制造由兵部定式,移文工部制造。后来,由直隶和各省总督、巡抚提请,就地制造,但需具题经兵部核准并备案。

THE END
打赏
海报
清代巴州(巴中)“绿营”建制考
“绿营”是清代咸丰以前(1851)由汉族人组建的经制兵之一。经制兵即有编制、吃“皇粮”的国家正规军。因为使用绿旗,所以叫“绿营”。 满清入关,本来有善于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