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天炳

何天炳(1911-1988)号晓煊,系驰名川陕名医何润身之长子。七岁就读于南江治城小学堂,毕业于省立国医学校(省中医学院前身)。继承父业,从事医务工作,历任南江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县人民代表,县人大委员,县政协委员。因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著书传世,声誉广播,驰名巴、南、达川,系南江四大名医之首。曾数次荣获省、地、县先进医务工作者称号及省科研项目成果奖。

天炳公自习医之日起,即受父“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严训,令其深研《伤寒论》、《六经总诀》、《时方歌括》、《方剂学》、《中药学》等书,不可有丝毫差失。一次背诵有误,被罚跪在地,反复重读背至无误为止。随父诊病时,教其在“望、闻、问、切”上要细、详、慎、准,一丝不苟;诊准病症,大胆用药,故而富有临床经验,深谙医理。常代父出诊,随带药囊,在通江陈家坝、南江铁炉坝、嗽拜县城、赶场、坪河、大河等地治病,颇有名气,民众一见便道:“神医的公子临门,不愁有病了。”

1950年6月,大河首任区长何平慕名前往请润身公治病,老医师一语道破前期治而不愈的症结所在,遗精以地黄汤医治是无效的,“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按此医理治病,短期即愈。当年秋天,南江县长高航闻之,专函要何平去请润身公入城为其治病,老医师年事已高,骑马乘轿均难,遂派天炳前往,临行前详问了高县长及其夫人王xx的病状:高40多岁,六月天穿春秋裤加布裤,身体虚弱,夫人不孕等情况。老医师再三叮嘱天炳,既要诊断细准,又要用药胆大,天炳在县城三个月时间,治愈了高航夫妇的病,其夫人不久就怀了孕,从此名声大振。高又派他去达县地区行署,为财政科白科长治好了病,白科长为天炳脱去长袍,换上了解放式干部装,同政府工作人员一样,回县后,高县长要他带上家眷定居县城,并由政府出资80元在五桂堂开设了“大众诊所”,专为政府机关干部和群众治病。

1955年,县上派天炳去成都医学院进修中西医,进一步提高了医学理论知识。1957年县委办公室主任何平身患肺结核,县委批准去巴中住院治疗,因忙于工作,则由天炳医治,在他精心调治下,半年后诸病痊愈。机关托儿所长王某生产后患乳腺炎,乳峰已近溃烂,西医主张手术,他却施一小方,蒲公英煮醛糟稀服、千敷,几元钱,治愈难病。县农业局长谭某患食道息肉,长期呕吐难食,曾去成都、广州检查需手术,谭请他用中药医治,不久皆愈。县委书记冯晋彪、李范九等人以及很多干部、群众,无论大病小病,常请他医治,治后即愈。天炳说:品味虽贵,必不可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可省人工。

天炳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把自己的医技作为民治病的仁术,以此竭尽天职。平时常身揣处方,无论何地何时何人,见病即医,有求必应。不分节假日,成天早晚随到随医,有时顾不上吃饭。五十年代,机关单位人少事多,常利用休息时间前去看病,有不少是单身汉,其妻段宗秀则无偿为病人煎药,以减少病人麻烦,提高用药效力。1954年,县上组织了中西医巡回医疗队驻长赤为区乡群众治病,听说何医生来了,自朝至夕,求诊者络绎不绝,他不分田间、地坝、院落,热情为群众诊病。天炳行医50余年,治病不计、其数,不少在生命垂危中被他起死回生者不可胜数,故而深受广大民众爱戴。

2 thoughts on “何氏名医世家的医德医术:何润身、何天炳、何子美传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