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号无名院子,三合院,建于一个不规则的地带,院坝呈三角形,不伦不类,建于1947年。屋子的高度、堂屋开间的宽度,均僭越了古制之限制性规定。显得高大巍峨。要是在古代,会被看做对传统建制的蔑视,更是对朝廷威权的挑战。那还了得!

九号“伙食堂”院子,四合院方正格局,昔日富丽堂皇的影子隐约可见。1958年代公社化运动时期,当时的管理区公共食堂,就办在这里,故名“伙食堂”院子。

正堂前石坎,高约3尺。三级石阶,两侧有石雕图案,对称地凸出了一对麒麟献瑞的石雕。

本院落图案正中真的雕刻了一个外圆内方的古钱币造型。如此直白表述对于金钱的占有愿望与企图,即使在过去时代也应是颇为罕见吧。须知,千年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书香之家不可能如此。清风明月不论钱。虽然君子爱财却取之有道。大户人家的儒雅风范不会是如此赤裸裸的宣扬金钱第一。试问,你就是这样向子孙后代宣扬传承关于金钱占有的理念吗?大谬也。

走出伙食堂院子,不禁回头又打望了一眼。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子,如今早已败落了,腐朽了。我想到,文化的终极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因此,那些不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会流传久远吗?

这,应是一个难得的个案。

红军时期,第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建立总医院。在当年动荡艰难的战争环境下,战斗频繁,缺医少药,很多红军伤病员不幸牺牲。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辗转迁移,1934年1月迁至沙溪乡王坪,在通南巴各地设立7个分院。医护人员、设备和药物器械统一调配,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其中,学堂山村蔡家大院子,被选定为第一分院所在地。

当时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一分医院”。在老院子墙壁上曾有“一分医院”的毛笔书写字样,只不过,医院的“医”字被错书为衣服的“衣”字。这一笔误,令人忧思难忘,有趣的反映了那个年代普通劳动者知识文化水平的落后情形。

学堂山村蔡家院子红军一分院,是王坪红军总医院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尤其显现了它的直接性和重要性。它是下属7个分院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红军总医院最能起到支持配合作用的一个分院。

红军总医院原址,由于历史的无情和残酷,已经荡然无存,现在所见,不过是原址面貌的复原再造。那么,相比之下,蔡家院子作为红军总医院第一分院院址所在地,至今完好保存了当年的房屋建筑实物和基本面貌,实在是太宝贵了。

山环水抱中的“风水”

蔡家沟蔡氏一族,古有生员蔡石玉,传承洛阳家风,是蔡家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前后主持建造了蔡家祠堂,把蔡家一族推到了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繁盛时期,达到高峰。

按传统风水来看,这样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与居家其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究竟有没有特殊关系?如果有,那又是什么特殊关系呢?

数百年来,包括蔡氏一族的远近的人们,无不兴致盎然,津津乐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