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火炬镇景点——“穿云洞”

穿云洞位于通江县火炬镇唐村坝杜、余氏居住地东南隅,“犀牛背”山蜿蜒南下,至此形 成一似牛嘴的山脊由北向南伸入曲水,形成“犀牛饮水”的景观,这就是闻名遐尔的“穿云洞”。云洞由东向西横穿,是古时由通江县城西北上长安的古栈道。洞高4-6 米,宽15-20 米,长60 米左右。洞道东西两端有石柱门,为之锁钥。庙宇塑观音等佛像20 余尊。

早在明代,此洞为“穿心洞”。乾隆丙戌年(1776),河南商河县知县朱昱,在东洞口的绝壁上题“穿云洞”,后便以“穿云洞”相称。东端洞口的石质门柱上刻有咏洞名联。上联:“天地献奇观,孔孔道道,  景人从云洞钻出,凤点头,狮拍掌,松轩竹径,遍锁烟霞,象鼻捲千秋沛泽”;下联:“山川留胜跡,弯弯曲曲,水自龙潭涌出,虹飞彩,佛现身,海岸莲台,斜吞星月,唇楼照万古明燈”。此副楹联,着重描绘东  冈端洞口的景观为主。笔者在“打儿洞”通往“穿云洞”的小道上远视,洞口三面悬崖峭壁,上有危岩凌空,托起清代当地举人余映恩,又疑为清邑进士朱昱题书的“穿云洞”三个大字;侧有瀑布轰鸣,“遍锁烟霞”,行人若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恰似人从云洞钻出,白天而降。

在余家梁远眺,东边的狮子岗,西南边的凤头山,群山环绕,云气升腾,不但美如南海,也是藏龙卧虎之地,激情满怀,凌云壮志,寄望于观音的保佑,追荣华富贵,似处“凤点头,狮拍掌”,预祝仕途步步青云。在大洞塆梁上远视南方流去的曲水,“荡漾空沙际,虚阴人远天”。在戏台背后通往龙潭子的小路上,视养生潭中的桥影,“斜吞星月”。西端洞口峭壁上有清邑王宣缓书刻的“宇宙奇观”四个大字;该洞口有亭阁式戏楼和神庙,洞口石质门柱上亦刻有咏洞名联。上联:“洞古穿云,一枝杨柳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观此地凤鸣虎穴,慈雲瑞霭,青云得路”;下联:“潭深曲水,数丈长虹渡众生,不西湖却西湖,冀冀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泮水登科”。这副楹联亦着重描绘西端洞口的景观为主。在店儿梁大石板通往“打儿洞”的小路上,近视路旁的株株垂柳,“几回离别折欲尽,一夕东风吹又长”。因“穿  ;云洞”在明朝就供奉有观音佛相,作者把云洞、戏楼、小桥、曲水、庙宇……柳树与观音手中的柳枝联系起来,发出了“非南海即南海”的赞叹。观音手中“一枝春”,长留南海三月景,又何必到南海去观赏仙境呢?“潭深曲水”,指龙潭子和曲水。

曲水细流,“弯弯曲曲”。龙潭子在西端洞口上约100 米处,长约40 米,宽约30米,成椭圆形。相传接12 匹篾探不到底。潭的北边,曲水顺古沟、古坡而出,宛如平缓的瀑布;与龙潭子一潭之隔,形似木船的石船潭和古柏横斜潭面,影人潭中,“鱼在枝头鸟在水”的柏树潭;似三口锅的锅底潭;清澈如镜的养生潭;养生潭西边是古壁,壁上有王宣瑗的题词“仙洞灵泉”;南边是横跨养生潭上的石拱桥。此桥名蟠龙桥,有江南小桥流水的风韵。该桥跨径约10 米,成圆拱状,高约5米,宽约4 米,加引道线长约30 米。从正中桥面到两边的引线道,各有11级石梯。在余家祠堂通往西端洞口的险路上,目送桥上来往行人,如虹飞彩,“数丈长虹渡众生”。洞口,1依岩修建的庙宇,除供奉丈八高的观音等佛像外,乾隆二十八年(1764)仲冬,又雕塑文殊、普贤,与观音共显威灵。这龙潭、小桥、神庙、题词、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互相衬托,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作者观近景而思远景,想到了“一泓,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翠屏”的西湖风光,发出了“不西湖却西湖”的感慨。水从龙潭涌出后,穿过小桥,流入子生潭、“犀牛嘴”。在“犀牛嘴”与滴水岩相汇处,破石而出,飞流直下,形成极其壮观的瀑布联想到鱼跳龙门的险情,跳下去的点为龙,跳不上去的爆鳃而返。希望在登龙门时,遇上清如曲水的主考官,在封建科考制度下,登科及第,金榜题名。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火炬镇景点——“穿云洞”
穿云洞位于通江县火炬镇唐村坝杜、余氏居住地东南隅,“犀牛背”山蜿蜒南下,至此形 成一似牛嘴的山脊由北向南伸入曲水,形成“犀牛饮水”的景观,这就是闻名遐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