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两只凤凰迎面而来,距今1460 年的古白石县遗址就坐落在双凤山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眼里,“古白石县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国大融合的重要载体”。日前,省文物局将古白石县遗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山林中掩藏秦道汉墓

白石寺村地形像两只凤凰。走进双凤山,只见青石板山路两旁杂草丛生、林木葱郁。“这些道路的历史,或许比古白石县还要早。”白石寺村村支书段绪尧从小就喜欢研究白石寺村的历史,他告诉记者,按照《华阳国志.巴志》、《寰宇记》等记载和老人们的传说,自秦巴联合抗楚始,自汉中至达州的王道就经过白石寺村,唐宋更为“川陕往来要隘”、“茶马要道”,道旁有碑刻,后人亦称洋壁道、碑坡古道。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交通要道。”据历史文献记载,楚汉相争时,萧何把永安得汉城囤积的粮草从秦道输入汉中,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唐时,北方的石窟、佛教、医术等从中原流人四川,南方的道教、巴文化经此传至中原。明清时,往来商贾更是络绎不绝。

据传,张飞领命攻巴州,察知巴州太守严颜重点防守北面,遂夜过此路欲从东南方偷袭,未果,退驻得汉城,鲍三娘则在擂鼓城擂鼓助威,未几,克巴州擒严颜。

嘉庆年间,白石寺村商铺林立,往来商贾不断,白石寺香火旺盛。据传,一赤脚怪心生嫉妒,化身赤脚大仙,搬运土石阻断沙溪河淹没白石寺村,农妇装扮的水观音将其识破并收服,使当地百姓免受灭顶之灾,百姓就在碑坡古道旁修建了水观音庙,供过往行人祭祀、歇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国内专家到此考察。在密林中,专家们发现两座古朴而神秘的汉墓。墓四周松柏繁茂,但千百年来墓顶寸草不生、飞鸟不歇。清末民初,有人挖墓盗宝,但圆形方形汉砖、绳纹饰瓦、布纹瓦、陶片等捌蝇的墓壁异常坚固,六七人至天明才掘开2尺,墓顶上覆石板,光滑如水,与四壁严丝合缝,当盗墓人打烂石板后,或失明或失语,半年后皆死亡,后再无人敢盗墓。

One thought on “距今1460 年的文化驿站——古白石县遗址”
  1. 据当地村民介绍,白石县在宋代纳 入通江县后,县城逐渐废弃,明成化年 间,当地人在此遗址上修建起白石寺,距 今500多年。寺庙建成后,工匠在中殿、 后殿的立柱上编制了 4 条倒立的竹龙, 学生放学后就把墨水浇在龙口,久之,竹 龙通体黑亮。清道光年间某年夏天,天 降大雨,寺庙前沙溪河水暴涨,须臾至山 门,寺庙忽簌簌作响,主持一看,4 条竹 龙已游至中殿门口,欲下河入海,主持慌 忙用青龙偃月刀齐腰斩断 4 龙,河水立 退。中殿门槛上至今仍有刀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