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巴州滑杆店店主陈良玉

民国时期,巴中巴州狮子街有家滑杆店。过去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滑杆是一种山区交通运输工具,即是用两根长三米的斑竹,上面绑上一把长竹椅,客人坐在椅子上,由两人抬着走,成了或短途或长途行走的运输工具。开滑杆店就是专为抬滑杆的苦力提供吃、住的店铺。

民国:抬滑杆的男人与坐滑杆的美女
民国:抬滑杆的男人与坐滑杆的美女

滑杆店是狮子街一个普通的店房,店主人叫陈良玉。一个时期滑杆店生意很兴旺,从乡、区以及外县来的滑杆苦力,都要住店。老板娘陈氏是个勤快人,她的工作是安排住宿、做饭,特别是为新到苦力烧洗脚水,从早忙到晚,还为来雇用滑杆的客人,安排抬滑杆的抬脚子,倘若有好生意,如有远客去达县、成都、重庆、合川等地,就安排长途抬杆人前往,抬滑杆的价钱,按里程多少而定,远程获利也就必定多了。巴州区乡的营运滑杆苦力,返程一般都有照顾,先来先走,后到者住店候客。据记载,民国三十六年巴州城乡共有滑杆约100余乘。

“滑杆”苦力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在川北山区抬滑杆的苦力,是靠劳力和毅力生存的人。有一天,店主陈良玉接到一位走巴南路去成都的远客,他组织老搭档三人上路。这位客人坐上滑杆,第一天行程120里到了仪陇地界。陈良玉抬在前面,一路上由他报路况,如前面遇到一个坎子,便说:“前头高坎”,后面则应答:“后头慢点”;

如遇雨后路上有水坑,前面就说:“天上亮堂堂”,后面则应答:“地下水塘塘”;前呼:“十字拐”,后应:“两边拐”;前呼:“洋洋坡”,后应“慢慢梭”;前呼:“大路展展平”,后应:“走路如腾云”!等。这些言行都体现了滑杆苦力实践中的创造力。

陈良玉的滑杆店里抬滑杆的人都是卖苦力求生,民国年间坐滑杆的大都是有身份的人,除此就是有钱商人或发财人家的公子、小姐们。如果坐滑杆的是有钱人,必然有很多贵重物品,需要脚力挑着随滑杆同行,滑杆店负责安排随行脚力挑夫。他们挑起重担多则上100斤,少则几十斤,肩负沉重的担子,和抬滑杆的一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走在高山峡谷中,一旦行走在没有行人的地方,就格外担心,这些地方常常是土匪出没之地。有时遇到土匪后,有钱人被匪人所害,苦力们虽无钱也跟着受罪,只好空走一趟而返回。

更可恶的是遇到国民党军队,常常以拉壮丁为名,苦力就是拉夫的对象。好者去当挑夫,年青的到前方打仗当炮恢。陈良玉有次被拉夫去汉中,几个月未归,老板娘陈氏望夫心切,逢人便打听陈良玉出去后的下落,始终听不到陈良玉的消息。直到1949年陈良玉抬着滑杆回来了,滑杆上坐的是胡宗南败兵的一个官太太。不久巴州解放了,狮子街的滑杆店渐渐停了,抬滑杆的苦力、“挑夫”都被解放了,终于结束了苦难的生涯。成了国家的工人。

(据 BZ喻哲文)

THE END
打赏
海报
民国巴州滑杆店店主陈良玉
民国时期,巴中巴州狮子街有家滑杆店。过去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滑杆是一种山区交通运输工具,即是用两根长三米的斑竹,上面绑上一把长竹椅,客人坐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