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文艺创作与民俗生活——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四川地方“请‘ 火 ’ 姑娘”研究

三、特征

“请‘ 火 ’ 姑娘”已成为四川地方民间信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农时节庆”展演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它表现出以下本土风格特征。

1.互动参与性。各地域的民间祭祀信仰中,它的歌曲或取材植物都是和农耕环境与生活地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而更多的则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劳作方式有关。火姑娘,主要流行于秦巴各地区,“火姑娘”主要用稻草、草纸、竹篮等扎制而成。四川一些地区在“请‘ 火 ’ 姑娘”时,大多以祭祀仪式,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大多是愿望的评判和祈祷,这也符合社会关系的生活现象。

2.娱神、娱人性。火姑娘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代代相传的文艺展演的艺术符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民众通过各种各样的参与途径,用自己的方式来充裕劳作时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最终达到诉说心意、愉悦自己,娱乐他人的人神共娱的目的。流传在巴渝广大农村的一种“号子”,常见于山头、田间。民众一边劳作、一边配合着雄厚的呼喊声或强有节奏的歌声,既调节了劳作的节奏,又达到一种娱乐的效果。(小的时候经常请的,好记得那时会问下学期我的成绩会进步不,会进步点一个,不会进步点十个头。还有调皮捣蛋的小孩在火姑娘的背后作揖,作一个揖她就点一个头。)

3.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总会上通过的《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的建议》所指的是“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宣言》中采用了“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这一表述方式,这和“民间创作”、“传统的民间文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可以说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4.传承性。“农时节庆”请火姑娘的特殊之处在于看,不仅要关注其形式的娱乐性,而且发挥了我国农业历史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和民俗文化底蕴。通过这类表达方式,不仅实现了民众生活的需求,而且对我国农业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诉说心愿”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何况是带有农耕生活的情感,对社会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意愿呈现了农耕、当代社会民俗生活的百态,潜移默化成为农时节庆,易于学习和传播。

四、文化艺术符号与心意民俗形态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定的风俗、信仰,“火姑娘”作为一种四川地方民俗文化。农时节庆晚上篝火、火姑娘,是秦巴山区民众的一件“要紧事”。民间信仰活动总是受到农耕文化下的民俗影响。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组成部分的“火姑娘”不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民俗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受到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会明显地受到当地民俗的影响,民众文化生活需求往往与当地的民俗融合在一起。

THE END
打赏
海报
民间信仰、文艺创作与民俗生活——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四川地方“请‘ 火 ’ 姑娘”研究
【摘要】 四川地方民俗现象“请‘ 火 ’ 姑娘”,是当地集合祭祀、诉愿融合的“人神互动”文艺展演活动。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它是基于农耕劳作文化背景下地方神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