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文艺创作与民俗生活——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四川地方“请‘ 火 ’ 姑娘”研究
【摘要】 四川地方民俗现象“请‘ 火 ’ 姑娘”,是当地集合祭祀、诉愿融合的“人神互动”文艺展演活动。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它是基于农耕劳作文化背景下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乡土民众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其传承的不止是一种民俗文艺创作的表征形式,可以说是打开秦巴地区深层文化惯性中的一道微小的霞光,在深度挖掘其民间信仰和民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历史地理学中\人地关系\和“文化记忆”理论,从其现状特征、文艺展演、心意民俗形态、地位意义四个方面,论及民间信仰中的“火姑娘”这种心意民俗形态。在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提高民众思想意识觉悟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四川传统节庆、心意民俗、非遗文化传承、民间信仰、“火”姑娘
一、导言
我国是以传统农业为发展基础,农业问题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以及惠及农业政策,民间信仰它是基于民众生活的自然环境又超乎于自然力量和超乎于人的信任、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城市化过程中,日常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变的单调乏味。在这时伴有民俗的宗教文化就有可乘之机,它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组织制度、行为活动来体现的社会体系,是民众寻找安全感和实现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社会转型期的高速新陈代谢,经济、政治、文化失范,为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许多文化失范现象也随之裹挟而至。由此加强监管和引导其正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主流文化,引导地方民间信仰积极向上的 发展。
二、“请‘ 火 ’ 姑娘”
“请‘ 火 ’ 姑娘”也有一说她是天上的七仙女,在上世纪50年代初看到过的,时间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一家人坐在堂屋的火笼跟前烤火度元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请火姑娘。
“请‘ 火 ’ 姑娘”的方法是围着一堆火,在竹编提篮帮着朝东边三枝柳树枝、三枝桃树枝以及稻草扎成的草人,小草人头贴着红纸画的女性脸谱,身上穿着花衣服,由两个姑娘抬着,做好草人后将草人固定在一根木混上,由一男一女各持一端红巾(男左女右,必须是要问问题的当事人和家人一起)底下放一个火盆,然后大家一起边烧纸(草纸)边唱请火姑娘请神歌谣(大致有三种,相差不大):“(“大月亮 二月亮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专请天上的火姑娘,有娘的提壶酒,没娘的打空把手。)火姑娘,拽一拽,正月十五看灯台。什么灯,洋灯。什么羊,过路羊。门神老爷你莫挡,灶神菩萨送进来。要来早些来,莫在半夜五更来。半夜五更露水大,打湿姑娘绣花鞋。”念完了,就由家里主人问火姑娘今年年岁好不好?火姑娘向前俯身点头就表示年岁好,大好的年岁会点好几个头。或者问今年吉祥不吉祥?等等,姑娘们还可问此些姑娘们关心的事,问到好的,然后在完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俯身点一下头。
问完要问的问题之后还要送走她,并将草人和纸钱什么的,在一个路口烧掉,表示酬谢火姑娘,这一系列工序都要在新年到来之前完成,否则会有麻烦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