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饮得兴起,苏钦提议,乘着酒兴畅游南山。于是座中人离席纵步相与,登上南山绝览阁〔即云间阁,绍兴二年(1132),巴州知州赵彦斌重建〕。站在楼阁顶层,放眼四顾,云山千里,群峰回环,如列屏障,争雄竞秀,来入目中。宛若衣带的巴江从北而来,展示着巨大的几何弧度,绕州城而过;望王山下阡陌纵横,竹木掩映;州城万瓦鳞次,烟火千家,阛阓喧阗……

观山望水后,一行人开始在绝览阁顶层品尝事先备好了的建溪新茶,纷纷作“分茶”表演,谈论飞眉,逸兴遄飞,笑语朗朗,纚纚不倦,超然尘滓。

建溪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宋代建州建安县(今建瓯)北苑凤凰山一带为主体产茶区。其代表的北苑贡茶闻名于世,冠绝天下,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称。唐代中期,陆羽在《茶经》中说建溪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建溪茶先是制作研膏茶,后为蜡面茶,唐末已成贡品。建溪茶真正享誉于世则因宋代的“前丁后蔡”。“前丁”即丁谓。宋真宗咸平初年,丁任福建漕运使,督促制造出“龙凤团茶”。“后蔡”即蔡襄。蔡于宋仁宗庆历初年任福建路转运使,督造出“小龙凤团茶”。研究茶一时也成为热门学问,茶学专著达十余种,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等。吟咏建溪茶的诗词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如范仲淹“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和章岷事斗茶歌》)、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陆游“建溪官茶天下绝”(《建安雪》)等。时人周绛《补茶经》:“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大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三次提及建溪茶:“腊茶出于剑、建。”(该书卷一)“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该书卷二)“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君谟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该书卷二)

作为高级官员的丁谓、蔡襄之所以热衷茶事,跟当时的皇帝有很大关系。两宋时期,皇帝们都是爱茶者。这种爱好,很自然地影响和推动了官场的时尚风气,并迅速普及到各地并流传至南宋。作为边远地区的巴州,当时的官吏能饮用千里之遥的建溪所产之茶,而且还是当年刚刚出产的新茶,可见此气之炽。当然,作为名牌产品的建溪茶也是各地官吏用来讨好上司、抬高身价的法宝,其意图无非是不被上司小看与低估东道主。

分茶是宋代一种高雅而繁琐的茶艺,大约始于北宋初年。宋人陶谷《荈茗录》:“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比,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茶百戏”即后来的“分茶”。先“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盏面上汤纹水脉即刻幻变出各种图样,若出水云雾,似花鸟虫鱼,“分茶”因此被人戏称“水丹青”。这种赏心悦目、极富观赏性和表演性的茶艺深受文人喜爱,尤其是达官显贵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雅玩。宋代,人们将分茶与琴、棋、书艺并列,说明“分茶”是官僚士大夫喜爱与习尚的一种文化活动。

分茶在宋人的诗词中不胜牧举。著名的莫过于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诗句。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记述观看显上人分茶情景,生动传神,如置身现场……蔡京《延福宫曲宴记》:“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待取素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宋徽宗这位“通百艺”的皇帝也热衷于“分茶”,且亲自表演给群臣观赏。宋代,官僚士大夫乃至“赶趁人”(玩各种杂耍的人)都会“分茶”。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都人游赏)》记载杭州的“赶趁人”就有“分茶”表演。

南龛老君洞石壁竖刻宋人万□□《九日修故事,访南龛山崖间,有前太守所作〈水调歌头〉,率尔次韵》词,记载时人在南山之金榜山飞霞阁“瀹茗”,游云间阁(即苏钦一行登临的绝览阁)、丹梯书院。词上片有“且向飞霞瀹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句,可与苏钦一行在绝览阁“分茶”比较,证明宋人“分茶”之风的盛行。一在南山飞霞阁,一在南山绝览阁(云间阁),相映成趣。

分茶、品茗尽兴,一行人又前呼后拥着苏钦到南龛后山的金榜山顶,登上飞霞亭,从高空视角观赏山西侧的“仙人捣练石”(又名“印盒石”“印斗石”)。石呈正方形,高阔均十余尺,危然欲坠,人人称奇。而后,纵目远眺,顾盼江山,视界为之再开,人人又有萧散凌云之趣、羽化登仙之感。周回四顾,大饱眼福后,苏钦提议下山,一行人鱼贯而下,出飞霞阁,尾随苏钦行至山腰的再休亭小憩。官吏们观赏野景,触景生情,感时咏怀,发幽古之思后,再到怀古亭,复落座,继续饮乐。至傍晚,人人酩酊大醉,方终席而归。

这一天,适逢仲夏望日。本是天气炎热之时,但祝融霁威,阴云掩日,阵阵凉风不时拂面,一行人衣袂飘飘,一点也不觉得燠热。

天公作美啊!何伣认为,这都是托苏钦的福——前些年,苏钦出守巴州,其忠厚、慈祥之德泽被巴州、惠及百姓。尽管苏钦离开了巴州,千里怀慕,州人不忘其盛德而感动了苍天,所以出现了反常天气。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