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渠河川剧

七、重交流

川剧团从不固步自封,经常与全国各兄弟剧种、剧团进行互相进行艺术交流与学习,同时还通过辅导带动各县级剧团进步,从而使达州境内的巴渠河川剧艺术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为传承民族传统戏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0年,四川文化厅举办“全省川剧老艺人示范演出大会”,达县专区川剧团被省文化厅邀请参加示范演出的老艺人有廖盛奎、刘学智、陈震权,同时派往成都观看学习的有文先贵、张莆秀、王家达。同年,达县专区川剧团到陕西省安康地区、紫阳、镇巴县以及汉中地区、西乡县巡回演出时,每到一地就与当地剧团进行艺术交流,技艺切磋。当年,专区川剧团还先后派出名演员董舫卿、梁成志、刘玉书、赖祥麟、彭少安,分别到开江、巴中、南江、平昌、通江的川剧团传授川剧技艺数月。

从1962年至1983年,川剧团曾选派文先贵、张文志等人去重庆参加“五专(五个专区)一市(重庆市)川剧青年演员进修班”学习;出胡永忠、蒲代吉、曾宪元等人到西安市向西安秦腔二团学习;徐金梅、周万秀、沈吉伟、付少康等人到北京,向正在京城演出的上海京剧院学习;冉瑞琼等人到广西桂林向广西京剧团学习;张文志、蒲代积等到北京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学习;康仕金到北京参加中央文化部“第四届戏曲演员讲习会”学习。在这不断自我提升的21年里,川剧团的演艺实力得到业界高度认可,吸引重庆市、贵阳市、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宣传队先后专程来学习和移植川剧剧目。

八、办艺校

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指引下,川剧团为让民族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一直把培养接班人作为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参与新办培训班、艺术学校的方式,培养出大批新生力量充实达州各县川剧团,不断助推达州川剧艺术队伍的演出质量提高。

1958年4月中旬,达县专区召开的文化艺术跃进会上,各县要求达县专区开办川剧演员训练班。随后,达县专区发出同意开办“四川省达县专区川剧演员训练班”文件,并定于当年6月1日正式开学、启用公章,该“训练班”是解放后达州的第一个戏剧艺术专业教育机构。当年,川剧团团长马贵刚任“艺校”副主任,董舫卿、彭少安、赖祥林等10多位演员任教师,55名学员全是各县川剧团选送的青年演员,经过为期半年的训练后,当中一些人后来在各剧团担任导演、主演。

据1986年达县地区文艺训练班印制的内部资料《达县地区艺术教育史略》记载,达州创办的戏剧艺术专业教育机构应时代需要曾多次更名,被坊间习惯简称为“艺校”,仅招录过8批学员,校址不固定,培训期限不统一,川剧团前后指派数十名演员任教。1988年,“四川省川剧学校达县班”是达州创办的戏剧艺术教育机构的最后一个名称,因达县地区与四川省川剧学校协商达成,以“省川剧学校”的名义挂牌招生,学制4年,31名学员毕业后以“省川剧学校”名义发毕业证,该校位于巴山体育场西三楼,就是现钟楼对面中心广场公交站位置。1992年,“艺校”全体学员毕业分配到达县地区川剧团工作。

(来自:达州日报 作者:杜晓辉)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渠河川剧
一、旧习俗 巴渠河川剧经历年深岁久的发展,应市场需求逐渐形成一些旧的演出习俗。200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巴渠川剧史》,由被誉为“剧坛全才”的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