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江石雕

通江石雕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曾玉平专注石雕40余年,创作石雕精品,传承石雕技艺。

一、历史悠久 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据《通江县志》记载:“通江古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称宕渠,西魏置县,唐宋称壁州,其境内石雕最早可上溯到西汉初年。”据《蜀中名胜记》载:“壁州神庙石刻,在今通江县北有元光三年制书。”

石雕
石雕

通江境内石雕鼎盛于唐,今位于通江县城西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摩崖造像”被誉为“国之瑰宝”。这些雕塑的作者均来自民间,其雕刻技艺以师承方式代代相传、发展创新。

通江石雕所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白绵石、青绵石、汉白玉等;从艺术形式上,可分为浮雕、圆雕和透雕;有吉祥图案、戏剧人物、古代英雄、神话传说、日常生活、辟邪纳福的吉祥物与祥瑞动物等题材;从流派上看,应属四川广元白花石雕的分支。

最初,雕刻没有图纸蓝本,全靠师傅口传心授,经过长期实践,图形图案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取料后只需在石料上画出大致轮廓,雕刻者即可按照心中的形象进行雕刻,成像后再根据物像的特点着色。传统着色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先将矿物质研成细末,再用白酒调和后着色。

从选料、开山、取石到雕刻、着色、成像,通江石雕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既定的歌谣和仪式,特别是佛像、神像的雕刻、着色、装脏、开光、点像、迎神、安位等,有着秘而不宣的独特诀术歌谣和仪式。如开山取料有歌谣:“开山下石,升官戴帽,声叫声应,有叩就灵,送神过后,百事大吉。”

通江石雕集民间绘画、雕塑、建造、宗教、民俗等多种元素于一体,风格真诚、敦厚、淳朴;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大胆、夸张、变形且饱满、匀称;形式与内容结合紧密,追求形似和神似的统一,精细处毛发、汗孔可见,写意时神韵舒展自然;不少主题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文化密不可分,可据其研究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民风、民俗、民情等。

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通江石雕突破了形体外在轮廓的限制和二维空间的限制,形成了根据记忆和想象,以主观意象的手法将事物概括为符号式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多视点、多层次,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THE END
打赏
海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江石雕
通江石雕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曾玉平专注石雕40余年,创作石雕精品,传承石雕技艺。 一、历史悠久 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