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凌云塔”的前世今生|凌云塔的故事
塔在县东(巴州区)2.5公里的塔子山上,猜道光十年巴州知洲陆成本任期时所建。
《巴中县志》载:“塔子山即东龛山之支垄,亦名长石鼻山,狭而长,为县门户,清道光十年知州陆成本,率县人建凌云塔子其上,高百三十尺,十三层,并修塔院以护之。”川北军备道前四川学使,会稽吴杰题曰:“共登青云梯以为人文振兴之兆气。”
凌云塔,坐西南向东北,为八角十三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石塔。通高43米许。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个部份组成。地宫以石板铺面,塔基八面外部全用石条砌成,每面长4.3米,周长为34.4米。塔身壁用砖砌成,每层顶,檐外伸,颇有厚重之感,各层均辟门窗,登临眺览,山川景色,尽收眼底。磐旋式石梯。层层上达,塔体中心是石砌成的八角形实心柱,建有七八个塔室,每室一盒,供奉佛神,第一塔室顶有雕龙,第六室顶有铁铸“二龙戏珠”八角藻井,上铸道光十年,塔身上由刹座、刹座刹顶三部组成的塔刹,是塔的表相。
塔的背面建有塔院,呈三合院布局,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正殿中原有碑板25张。上有道光十年四川分巡川北兵备道辖保顺筹处地方,前四川提督学政会稽吴杰题“共登青云梯”的题刻,巴州知州萧山陆成本的题刻:“余自丁亥岁来莅兹土,越四春,……今年春,绅士请建塔东南扶势之说……,不数月而塔,问记于余,余曰:记者、记其事也,此塔之成,非尽出于余之力,掠人之美以为已功。呜呼!可绅士固请,且言曰:昔之守斯州而建此塔也,历数刺史矣,皆有其志而未遂,相其地而成,盖建树如是之难也……。并刻清知保宁府事,长白恒昌、本州人谢一鸣所撰的“凌云塔记”见(杂文)和“公议请示应禁条规、建塔单位个人捐资等情况。
也有民间传说,中坝过去经常发大水,塔子山为一龙头所在地,龙口渴要喝水吐水,经常造成大水,修建凌云塔在龙头之上,就是要压制龙头的抬高,减少水患,不过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开个玩笑,也许过不了多久,抖音上就要开始讲这个塔的故事了,哈哈,“借鉴”的兄弟们,给个链接,就这么难?!)
凌云塔,不专为佛教的“舍利”而设。这一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建筑物,而是为了装点巴州河山,美化巴城风景,丕振文风所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