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个营的兵力迫使国民党一个军投降,这在解放战争史上堪称奇迹。最值得庆幸的是,避免了一场残酷的交战,保护了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127军的投降也加快了全川的解放进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顺利进军大西南扫清了障碍。贺龙在成都接见赵子立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并予以慰问。

1950年7月8日,败退台湾的国民政府以“投匪叛国”罪,对赵子立实施免官、夺勋并通缉。

赵子立部就是在木门场(原属南江管辖)起义的
赵子立部就是在木门场(原属南江管辖)起义的

关于率部投诚一事,赵子立晚年如是说:“当时政局危如累卵,民心已失,军心也散,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上面既没有撤我们去台湾的意思,也顾不上我们。我个人去台湾问题不大,但一万多部属怎么办?抛弃我的部属,我的良心会一辈子不安。127军当时的处境极为艰难,既有白崇禧、张群遥控,又受孙震、孙元良节制,可谁都不管供给。部队作战物资补给,一万余人吃、喝、穿及薪饷来源,压力极大。顾及属下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对得起他们,唯有‘起义’这条路可走。”

127军被解放军改编后,赵子立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之后,刘伯承聘调赵子立到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担任军职以上将领、高级战术教学工作,解放军许多高级将领如李德生、杨成武、杨得志等都曾与其相识。赵子立教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很有特点,深受刘伯承好评,刘称赞他治学严谨、工作兢兢业业,并勉励他为解放军的军事教育多作贡献。

“镇反”运动开始后,赵子立被逮捕判刑,先后被关押在河南、北京和陕西等地,1975年3月获得特赦。叶剑英元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赵子立等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平反决定,明确他们的爱国起义人员身份,恢复名誉,落实政策。赵子立先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等职务。先被安排在北京市永定门外全国政协家属楼居住,王耀武、黄维等人是他的邻居,后来在木樨地分得一套高干公寓。他平时忙于政协和党派活动,休闲时也读读写写,著《帷幄春秋》一书。1992年2月1日病故于北京。

作者:浩子 来自:http://www.bznews.org/wenhua/202005/35571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