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尹家飞龙
尹家飞龙是指流传在恩阳区尹家镇的一种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以传统舞蹈为主。因其表演时彩龙围绕表演者上下翻飞,好像彩龙在地面翻滚一般,气势犹如猛龙过江、翻江倒海,故当地人俗称“尹家滚龙”。经过不断改进并丰富其表演形式,形成了现在尹家乡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后来觉得滚龙不好听,所以改成了飞龙。
一、尹家飞龙的来由
清嘉庆年间,南部县有一个挑盐的汪姓挑儿客到尹家铺(今尹家镇)魏家成为上门女婿。恰逢春节前夕,尹家正在筹备春节期间的彩龙、彩狮、旱船、地台子等节庆活动,汪姓挑儿客为了增添节日氛围,就邀请南部几位年轻人,上门制作飞龙和传授表演技艺。
至今,尹家飞龙已在尹家乡传承了200 多年,恩阳区现仅有尹家乡保留了完整的飞龙制作和表演技艺。
二、尹家飞龙的制作
尹家飞龙中,表演用的龙由表演的艺人亲自制作,取材竹、麻、木、纸、布、铁丝等。严小兵介绍,尹家飞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到龙尾共七尺长,约2.3—2.5米,共五节,龙头、龙尾各一节,龙身三节。
在扎制过程中,选用竹条和铁丝先编织龙头、龙尾的雏形,用麻和铁丝制作龙须,再细心修整成型。在竹条上刷上浆糊,将白纸裱糊在竹条上,反复多层。待干后,再用红纸、彩纸也可用纱布上色。龙身是用竹条和铁丝制作,将竹条制成圆圈,每个圆圈绑一根3 尺多长(约1 米)的舞棒。龙头、龙尾的制作是成败的关键。
龙头、龙身、龙尾的连接主要使用白布和铁丝连接,将每节龙之间用铁丝扎成直径20 厘米的圆筒状,外面覆以白布进行连接(俗称龙衣)。
尹家飞龙的颜色大体有青龙、黄龙、金龙等色,青色代表希望、黄龙代表丰收、金龙代表吉祥。民间艺人使用毛笔、金箔、银箔、颜料进行彩绘装饰。尹家飞龙小巧灵活,其主要是以舞为主,对龙眼、龙舌等技艺要求相对简单,一般一人5 到7 天可制作一条飞龙。
三、尹家飞龙的表演
表演尹家飞龙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或乡场街道、或社区小巷、或农家院坝,甚至还可以在由三条长凳组成的“T”字型或者在桌子上表演。龙舞表演共三人,表演时由一人单手或双手舞龙头,其余两人双手各舞一节。尹家飞龙的基本动作共8 个,分别是滚龙抱柱、黄龙穿裆、黄龙缠腰、二节跳把、三节跳把、老龙脱皮、猛龙翻身、观音坐莲,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表演时动作组合的变化全由龙头指挥,舞龙头的人以踏脚为号引导其余两名舞龙人。不同的表演场地、不同的伴奏节奏、不同的动作组合,使得尹家飞龙的表演千变万化。
舞龙的人,一般都是头扎彩布,身着绸缎彩衣服饰,脚穿薄底武生快靴。参与龙舞伴奏共四人,伴奏乐器分别是川剧锣鼓中的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由小鼓指挥,常用锣鼓曲牌有“懒翻身”“快和牌”“课课子”等20 余支。演出时高亢激昂,欢腾跳跃,鼓点催人奋发,催人向上。
尹家飞龙的表演,最主要的是三个人的默契,要求三个舞龙者表演时节奏统一,方能塑造出时而腾空翱翔、威武矫健,时而舒展优美、庄重安详等龙的各种神情体态。表演一支锣鼓曲,常常需要10分钟到30 分钟。
四、伴奏
参与龙舞伴奏共四人,伴奏乐器分别是川剧锣鼓中的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由小鼓指挥,常用锣鼓曲牌有【懒翻身】【快和牌】【课课子】【破五捶】【双声子】【落地金钱】等20余支。演出时高亢激昂,欢腾跳跃,鼓点催人奋发,催人向上。
五、演出时间
尹家飞龙的表演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十五,随彩龙、彩狮、旱船、地台子、车车灯等一起演出。
六、类型
民间舞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