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两角”今何在
以上文献均沿袭王象之说,记载唐集州刺史杨师谋作《集州两角山记》之事。
《(道光)南江县志》上卷《岭》“截贤岭”条:“在县北一百余里,亦以韩信得名。”
《(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山脉志》“香炉山”条:“在县北八十里,脉自光雾山,西出稍稍向南。左挟贯坝,右挟中坝,经截贤岭、铜包寨至此。西出之脉入广元县境,东南行为县治主脉。”
《四川省南江县地名录·名胜古迹》(内部资料。四川省南江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1983年3月):“孤云山为古两角山之西端,今三角山西峰,位于南江县西北。主峰与南江镇直距13.5公里。峥嵘竞秀,烟萝布合,苍翠欲滴,撑出云表。孤云山昔为川陕通道。汉王子韶《三秦谣》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刘邦封汉王,都南郑,韩信不被重用,离开南郑,经米仓道,行至孤云山腰,被萧何星夜追回,至此孤云山更名‘韩山’,山下的水龙洞称‘韩溪’,山腰称‘截贤岭’。唐代集州刺史杨师谋刻石碑‘萧何追韩信到此’,立于岭上。”
《(道光)南江县志·舆图》未标注“孤云两角”及截贤岭,只标注了三角山,在平河场附近。平河场即今平河镇治地。三角山在坪河镇三角村境内。
唐人在截贤岭立石碑昭示后人萧何追韩信处,后世竟出现了多处“截贤岭”。陈显远《萧何追韩信处初考》(原载《陕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9期):“关于韩信逃走、萧何追及的地点传说有三处:一、北上。今陕西省留坝县马道街北,有一条河,人们盛传是萧何追韩信处。二、西走。今陕西省宁强县有一条西流河,也有记载说是萧何追韩信处。三、东归。今四川省南江县上两区玉泉公社饮水坝附近说是萧何追韩信处。”
陈氏考证认为,萧何追韩信处在南江县两角山下截贤岭,原因是因为有与西汉年代较近的唐集州刺史杨师谋竖的石碑及五代时期淮阴侯庙为证。萧何追韩信处既然在南江县截贤岭,为何湮没无闻?陕西留坝马道附会讹传的萧何追韩信处又怎能以假乱真致使尽人皆知?陈氏认为,盖因马道地处褒斜道连云栈道,明清以来,商旅往来频繁,口碑流传,影响深广。而截贤岭地处米仓山中,山高林深,行人绝少。虽然唐剌史杨师谋就韩信所逃之处刻石,两角山既非通衢,故碑亦不显,而不为后世人所知。
关于截贤岭的具体位置,陈氏认为在“米仓道中孤云山下仙台山的截贤岭……,其地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上两区玉泉乡饮水坝附近”(《“米仓道”考略》,原载《文博》1988年第1期)。照陈氏“两角山下截贤岭”“孤云山下仙台山的截贤岭”的考证类推,“孤云两角”也就该在饮水坝附近(光雾山大坝景区与今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辖地交界处)。
岳太然认为,映水坝(即“饮水坝”)在大坝东北,紧靠川陕界山分水岭,距南江县城有二百里之遥,与文献记载里程相去甚远,并偏离米仓道主路。米仓道主路应由南郑经红庙塘、喜神坝、小坝入南江县境,再经巴峪关、大坝、米仓关、关坝、上两河口、桥亭至南江县城。上两河口距南江县城正好一百里,是米仓道主路及支线交汇点——由喜神坝南行经庙坝入南江县境,再经台上、铁炉坝、焦家河、龙神殿至上两河口与米仓主路汇合,此为近代商旅常行之道,新修的二南(南郑—南江)公路也取此线。但此路所经处却不见近似文献描述的山岭,路西的光雾山虽似孤云山,但又距此路甚远。坪河乡两角山东南距南江县城约一百里,处米仓道另一支线上——从南郑经红庙塘、喜神坝西南行经川陕交界的城墙崖,再经白头滩(南江县原槐树乡治)、中坝、金厂坝、坪河、官坊坝、竹坝、韩溪到南江县城。截贤岭就在官坊坝附近,它的东侧为两角山,西侧为孤云山,米仓道支线穿行两山间。两山均高于周围众山,绝世凌空,云雾常掩藏山巅。唐集州刺史杨师谋曾勒石“萧何追韩信到此”立于山岭,宋时将石碑运回南江县城,存于县学内。此路线中的城墙崖,汉时为汉平关。韩信弃大坝米仓道主线而取此支路,目的是避实就虚。(《截贤岭》,载《南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南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1991年10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