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皇柏林“封禁”述略

皇柏林系南江县至巴州米仓古道上的风景林。

自南江县城西南九公里镇江庙起,沿南江河西岸南下至下两河口柏杨坪,林带长六十余公里。尤其是坑坑店至二洞桥沿线,古柏森森,聚绿攒翠,遮天蔽日。六十余公里的林带今尚存东榆铺至沙河子二十余公里的一段。现有古柏二千八百余株,树干最大胸径1.5米,最高30余米。登高远望,沿河道蜿蜒、依山势起伏的林带,如青龙戏水,蔚为壮观。

皇柏王
皇柏王

《说文》:“皇,大也。”皇柏林即大柏林——一是指单株古柏高大苍劲,直上云霄;二是指林带分布范围(面积)宽广,并非生长于一隅。

关于皇柏的栽植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有二说:汉王刘邦,故又名“汉柏”;蜀汉张飞,故又名“张飞林”。

《(道光)南江县志》下卷《杂记》:

夫县东榆铺沿河古柏疎密相间直百余里。高处凭眺,恍如青龙掩映,高低蜿蜒。土人云明杨邑令某植以护山径,不使大水啮山堤,以保民地,亦甘棠之遗爱耳。惜无碑记可考。

从引文中得知,明代一个姓杨的南江县知县为了不让雨季南江河的洪水冲毁沿河的道路及河两岸的田地,号令老百姓栽种柏树保护山堤,此为植树之始。

作为植物的甘棠,即棠梨。作为文学作品的《甘棠》,即《诗经·国风·召南》之中的一首诗,是周人怀念召伯德政的颂诗,后世以“甘棠遗爱”颂扬离任的地方官。志书在寻找植柏的倡议者时,依据的是祖祖辈辈居住在皇柏林附近的老百姓的口头流传,并未发现有关此事的记事碑,故无法查考并确证此事。查《(道光)南江县志》中卷《官职》,有明一代,南江县杨姓知县有杨继统(陕西南郑举人,任南江县知县时间不详)、杨荣先(湖广靖州选贡,崇祯十三年任南江县知县)。缘由文献无征,鲜所依据,《(道光)南江县志·官职》仅简略记载了明代二十四任南江县知县姓名。有明一代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南江县知县岂止才二十四任?还有多少知县姓名被漏载不得而知。尽管已知杨姓知县有杨继统、杨荣先,但谁是植柏的首位发起人,真还难以下结论。

皇柏林中的米仓道
皇柏林中的米仓道

《(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古迹志》“古柏”条:

在县南沿河。明邑令杨某列植以表道。去治二十里镇江庙起,至下两河口止,共百四十里。疏密相间,老干参天。大至数十围,多至四千余株,陟高凭眺,恍如青龙。惜无碑记可考。

该志第一编《交通志·道路》“南至巴中路一”条:

由治城(二十五里)镇江庙(五里)东榆铺(十里)石矿坝(二十里)棕园子(五里)二洞桥有支线通赤溪场(十里)天生桥(五里)罗坪河(十里)沙河场(二十里)寡妇桥(十里)赤溪场(十里)淘金滩(十里)马掌铺(二十里)下两河口(二十里)凉水井(十里)元潭接巴中县界(六十里)巴中县。二洞桥南石灰窑分路,行捷路(二十里)入八庙垭(二十里)赤溪场。此路为自县入巴中之要道。明知县杨某沿路植柏以护山径。江水险恶,舟楫不通。清道光间知县胡炳集款疏之,自是水陆俱便。按:《府志》“大巴山之麓有米仓关,巴州西北五十里亦有米仓关”,此路或即汉代米仓道之南路。

“明知县杨某沿路植柏以护山径”,民国十一年(1922)成书的《南江县志》也沿袭这样的说法。尽管如此,这样的记载也比无稽之谈——刘邦、张飞植柏靠谱。

1980年代,南江县沙河镇洛坪村一株高32米、胸径1.2米的古柏枯死后,有关部门将其伐倒,有人剖面数年轮为525岁。照此推算,这株古柏栽植时间大约在明宪宗成化初年。从一个侧面说明志书记载明代地方官在米仓道沿途倡植柏树是切合实际的。

THE END
打赏
海报
南江皇柏林“封禁”述略
一 皇柏林系南江县至巴州米仓古道上的风景林。 自南江县城西南九公里镇江庙起,沿南江河西岸南下至下两河口柏杨坪,林带长六十余公里。尤其是坑坑店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