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朱元观音岩元代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龛内正壁造一尊观音菩萨坐像,像高123厘米,连座高163厘米。像结跏趺坐于台座上,双手于腹前相叠,似托一瓶,腹部中心有一个方形榫孔。菩萨面部方圆,两颊饱满,双目微凸,鼻梁宽短,鼻翼多肉,下巴处有一道弧形纹,两耳硕大。头戴僧帽形冠,冠饰卷草纹,中间有化佛,风化严重,仅可见轮廓。缯带垂至两肩,右侧一条掩于耳后,左侧一条从耳前垂下。颈部三道蚕纹,项戴璎珞。菩萨身着双领下垂式广袖中衣,下摆覆于座前,胸下束带打结,领口敞开,露出裙腰。右肩似又覆搭上衣一角。左手戴连珠腕钏。台座呈石灰岩溶洞状,其褶皱式凸起似为莲茎与莲瓣。
左侧龛内壁与外壁面交界处上部有一瓶,高25厘米,立于祥云上。瓶微敛口、束颈、鼓腹,腹下部内收,圈足。瓶内插一束花,上立一鸟。鸟喙略长,尾巴上翘,身朝右前方,回首转向后方(图五)。
右侧龛内壁与外壁面交界处下部有一童子立像,双手于胸前捧宝盒,跣足立于祥云上,像高63厘米,连云座高94厘米。童子光头,面圆。上身似赤裸,下着裙,腰部束带打结,裙腰外翻,帔帛自肩前绕至脑后,两端飘舞。双臂戴连珠纹臂钏、腕钏。
(二)2号龛
内容为一佛二童子。单层拱形龛,平截面呈弧形,出檐平直。龛宽193、高218、深53厘米。龛向280°。龛楣内层饰卷草,外层饰卷草与云纹相结合纹样。龛内造像有后代妆彩痕迹,龛内正壁左上角有一榫孔,龛外壁左侧有上、下两个榫孔(图六)。
龛内正壁造一尊佛坐像,像高175厘米,连座高218厘米。像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双手于腹前施禅定印,腹部中心有一个方形榫孔。佛残存圆形头光,有缘道一圈,螺发,高肉髻呈桃形,头部较方,双目凸出,面颊丰腴,呈微笑状,双耳硕大,下巴处有一道弧形纹,颈部有两道蚕纹。佛身着覆肩袒右式袈裟,袈裟覆搭右肩一角,绕过右腋下搭上左肩。下着涅槃僧,裙腰高及胸部,胸下束带。露出的右臂戴臂钏及腕钏,右脚踝戴环。莲座为方形双层仰莲座,莲瓣平长。整体线条粗犷。
龛左右两侧下部各造一尊童子立像,面向侧前方,跣足立于祥云上,双手均于胸前捧一块布帛,上置物,其中左侧童子为一方盒,右侧为一圆形物。左侧像外侧有一榫孔,像高68厘米,连云座高108厘米。右侧像高68厘米,连云座高118厘米。两童子均光头,长圆脸,呈微笑状。上身赤裸,下着双层短裙,内衬裤,腰部束带打结。帔帛自肩前绕至脑后,两端飘舞。双臂戴臂钏、腕钏(图七)。
(三)3号龛
为空龛,内壁面打磨平整。方形单层龛,龛底外侧脱落,宽62、残高50、深6厘米。龛向290°。龛下部有一道横向凹槽,右下方有二个方形榫孔。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