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汉城摩崖题刻叙事及其审美价值
这首诗讲了得汉城之所以改为安辑寨的缘由在于白莲教的侵入,团练土崩瓦解,群黎生异心,一派生灵涂炭。良臣邑侯的到来挽救了得汉城的灾难,赶走了贼寇,让这里重回升平安世。最后还批评了先前的团练弃寨而逃,治理无方。
近现代以来,得汉城的传奇依然在继续,“安辑寨”依然不安。石刻上的痕迹则不如古代那么丰富,仅有红军题刻两处:“活捉田颂尧”( 国民党陆军上将,二三十年代时,田盘踞川西北,派兵征税、强迫种烟土,引发众怒)、“活捉何东林”(当地大地主)。红军在这里发生过什么,山上的民居或许能帮我们解答,限于超出此文范围故不述及。
二、得汉城摩崖题刻叙事的艺术特点
(一)诗歌:诗文结合
得汉城摩崖题刻的叙事,在体例上多以诗歌或者对联为主。在记叙的同时兼顾诗歌的审美性:对称、韵律、情景交融等,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诗歌有10首,按照内容分有:史诗,如营山处士钟正开于嘉庆壬戍孟冬题的五言诗、通江县儒学教论陈辑邦的《安辑寨七言》、楚南王曰珍题的《右安辑寨七言》、候补知县董曾持题的《安辑寨五言》;写景抒情诗如:署通江县典吏薛灏《安辑寨五言律诗二首》、庆阳余诚于正德丁丑盂冬题的七言律诗,石崖的五言律诗、朱导名为《临》的七言诗、林俊题的五言绝句以及名为《行营梦》的七言律诗。下列两首赏析:
行营梦
生前梦里忆趋陪,随叶玄城事转哀。
诗草长风吹北去,乡心流水顺东回。
马鸣小队转行帐,花落平溪绕旧台。
万里双魂自灵气,撝河瑞为老儿来。
壬河屡捷尚迟收,得汉弥孤两月留。
地尽关山曾梦到,野清营垒有神游。
风尘九死丹心在,灯火三更老泪流。
拜祝师成还睡旧,不烦巴岭恨林鸠。
先考妣来视感怀 见素
林俊此诗前四联写景叙事清新脱俗,在诗草长风和马鸣小队、花落平溪中寄寓淡淡的哀思,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后四联意绪难减,由小哀思进入大忧愁,随着失眠和夜深进入了苦闷的伤心,壬河未收复,还得继续弥留在得汉城孤苦无依,暗自泪流到天亮。景语的转换牵动着情语的转换,愁绪逐次递增。意识伴随着时间由晚上到天明的流动,娓娓道来的哀愁仿若一只孤鸿消失在夕阳的尽头。
署通江县典吏薛灏安辑寨五言律诗二首
其一
诺水牵系此 妖氛入寇年 古城启地环 雄寨锁山巅
地坠山河壮 人河壁垒坚 上宿民父母 安辑自无偏
其二
作吏辞乃笔 山城纪宦游 无心云出岫 近水月当楼
寇靖烽烟熄 氛消鼓角休 口陪公口后 已曲愧相酬
嘉庆壬戌冬月 镌题
薛灏安的这两首五言律诗亦值得人细细品味。诗一简洁但明了地讲述了安辑寨人文地理,字里行间皆透露出作者对安辑寨的热爱和自信;诗二一句“无心云出岫,近水月当楼”化用典故,既表现了此地风景的优美:云、水、月、楼的组合令人心醉,又传达了诗人此时闲逸超然的情怀,“无心”二字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心态。
驻足拈来一首诗歌,细细品读,感受诗人的细腻情感,这为得汉城又增添了不少人文情怀,使之鲜活有生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