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关地望考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八《四川三·保宁府·巴州》“米仓关”条:“在州北。《志》云:‘关旧置于小巴山绝顶,今徙于大巴山之麓。嘉靖八年重修。有米仓关巡检司。’”

《(道光)南江县志》上卷《关隘》:“米仓关,在县北一百里。旧置小巴山,后徙大巴山麓。明嘉靖八年重修,置巡检司,今裁。又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亦嘉靖中置。又大坝关在县西北。”

《(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关隘志·寨堡附》:“米仓关,在县北一百七十里。旧置小巴山,后徙大巴山之麓。明嘉靖八年重修。置巡司,清裁。”又“大坝关”条:“大坝关在巴峪关之南。明设巡检一,后废。清初就旧址设塘房三楹,旋亦废。俗称‘大巴关’。”该志第一编《交通志·道路》“南至巴中路一”条:“由治城(二十五里)镇江庙(五里)东榆铺(十里)石矿坝(二十里)棕园子(五里)二洞桥有支线通赤溪场(十里)……二洞桥南石灰窑分路,行捷路(二十里)入八庙垭(二十里)赤溪场。此路为自县入巴中之要道。……按:府志‘大巴山之麓有米仓关’,此路或即汉代米仓道之南路。”

以上文献均记载米仓关原建于小巴山顶,嘉靖八年将其迁建于大巴山山麓。从古人“大巴山,南峙面蜀;小巴山,北峙面秦”的提示,我们知道了米仓关迁建于米仓山南麓。米仓山南麓范围广大。米仓关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呢?

著名学者王子今先生认为“米仓关的位置应当出于米仓道最险要的路段”“米仓关所在,现在不能明朗。南江上游有‘关坝’地名,也许可以作为探索米仓关的线索。”〔《“米仓道”“米仓关”考》,原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5期〕

检讨文献与田野考察,笔者认为:米仓关的位置应该在今南江县关坝镇三关村(原玉泉乡三关村)境内的三关坝。

自宋迄明,米仓山曾设置过三处关隘。按时间先后,分别是米仓关、大坝关(大巴关)、巴峪关(清代改名“官仓坪”);从北至南、按地势从高至低的空间分布,分别是巴峪关、大坝关、米仓关。

巴峪关为米仓道从北至南首关,也是从西向东、绵延千里的大巴山第一关;第二关为距巴峪关之南四十里、位于今光雾山镇大坝牟阳故城遗址的大坝关(大巴关);第三关为大坝关之南的米仓关。

《(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交通志·道路》:

北至南郑路二、支线三:一由治城(二里)马跃溪(四十里)桥亭场(三十五里)庙垭(十五里)上两河口东有支线入南郑,(五十里)龙神殿西有支线入褒城、宁羌、广元,(二十五里)雄尖子(二十五里)桃园寺(十八里)铁炉坝(二里)台上接南郑县界,(一百五十五里)南郑县,此路线为近今入南郑之要道。支线自上两河口下游里许银杏坝向东北行(四十里)关坝(三十里)米仓关(四十里)大坝(三十里)巴峪关(二十五里)关(官)仓坪接南郑界,(一百四十里)南郑县,此路线为汉代米仓道。

“大坝(三十里)巴峪关(二十五里)关(官)仓坪接南郑界”引文中,“巴峪关(二十五里)关(官)仓坪”为重复记载,巴峪关、关(官)仓坪实为一个地名的两种叫法。巴峪关至大坝关(今牟阳故城遗址)一说三十里,一说四十里,还有援引其他文献中记载道路里程等数字众说纷纭,并不一致,这容易理解:文献中的许多数字相当于概数,而不是确数。古代测量技术不发达,人们无法用准确的数字确切地记载距离的长短、里程的远近、范围的大小,就会依据目测的结果用概数加以估计,精确度自然就大打折扣。诚如清人严如熤所言:“灵官堂以内均老林,尚未开砍,亦无垦荒之人,地名缘土民所呼道路里数,土民所称亦多迥殊。”(《三省边防备览》卷三《道路考(下)·四川保宁府南江县》)

“支线自上两河口下游里许银杏坝向东北行(四十里)关坝(三十里)米仓关(四十里)大坝(三十里)巴峪关(二十五里)”引文中的此段线路是从南往北,也就是从南江前往南郑经过上两河口及银杏坝(今南江县上两乡场镇)时的分支路线。这条路线必经米仓关。其顺序是先经过米仓关,然后是大坝关,最后从巴峪关出四川境。

杜纯裕《〈米仓古道史林〉综述》(见《米仓古道史林》,团结出版社,2017年4月版)记载米仓道南郑至南江由北向南主线:

从陕西南郑出发,经牟家坝、小坝、黄草坝,翻越大巴山巴峪关,进入四川境内上仓坪、下仓坪、土卡门到大坝堡(又名“牟阳城”),然后过焦家河越草鞋坪,翻米仓山(山顶有米仓关),到关坝堡、令牌子坡、竹坝子、柳塆子、鹿角垭、甑子垭,过琉璃关入底塘堡,出底塘堡经东榆堡、石灰堡、八庙垭到淘金堡(赤溪场)、马掌堡、白杨堡(下两河口)、林河堡、元潭堡到巴州枣林。

THE END
打赏
海报
米仓关地望考
一、米仓道、米仓山、米仓关的关系 米仓关系米仓道米仓山著名关隘。 三关坝 “米仓道”“米仓山”“米仓关”是三个互为因果、密切联系的称谓:米仓道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