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文峰乡历史溯源

文峰乡,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农村集市。距乡治里许,有一山梁,梁上一塔,皆以文峰名。

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树于今文峰村一组境的吴士达墓碑,廪膳生李元太题诗,有云“燕亭耸翠高无级,半壁文峰当户立”之句。之见,文峰一名由来已久,文峰塔早毁,荡然无存。乡场遗址在文峰梁侧的马桑包(今文峰村四组)。

据道光《通江县志》载,离城南百二十里,设燕亭场。清末迁乡场于冷水垭,只有吴占炳独家经营的几家店面。随后,吴德教,曹天然、吴君贤、董天作等相继修茸了店房,冷水垭这才有了几家酒肆、烟馆、食店、肉案、熬是冷清,萧条。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吴子谦出任团防局团总时发布文告,改冷水垭为复兴场,始有“老场”、“新场”之说。

1967年更名红岩人民公社。1973年还复兴名。经1981年的地名普查,才据离乡治里许的文峰梁、文峰塔而易作今名:文峰。

清末至民国初年,通江县置五里五十甲。文峰属麻巴里七甲和六甲部分。民国八年(1919年)前,文峰为通江县刘坪乡辖。在复兴场文昌宫设团防局,辖今文峰乡全部,跑马乡(以长滩河为界,社口河、吴松坪、中岭梁除外)、曲滨乡(伍家 除外)局部和小河里、澌滩河、百步梯(上三地现为平昌县澌滩乡辖)、何家 、王家 、背装寨、刘家岭(上四地今为平昌县凤凰乡辖),以及冉家湾(现为万源县兴隆乡辖,1952年土改划出。今人谓之通江湾)。团防局之下设义和、仁和、协和、保和、仁智、三和等六团,置团政。以下设甲、牌,分别置甲长、牌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底,红军抵通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置川陕省时,文峰为赤江县刘坪乡辖。翌年,境内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权。4月18日,在猫儿洞沟(今金山村四组)大柏树旁小房(已拆)中成立村苏维埃,作为红军联络点。5月5日,三乡苏联维埃政府成立于金子寺,辖四个“村苏”,“村苏”驻地分别是许家坡(今跑马乡凤凰寺村辖)、李家嘴(今曲滨乡涧渠村辖)、李家梁(今文峰村四组)、董家营(今曲滨乡印盒寨村辖)。9月6日成立土门“乡苏”(其时赤江县土地堡区辖),治所在石峡里(今土门村七组)李自春院子,辖四个“村苏”、“村苏”驻地分别为学堂梁(今土门村二组)、龙门垭(今东山坪村一组)、狮子岭、千秋垭(后两地现为平昌县千秋乡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实行联保制时称“土复联保”,有正保、副保之别。保甲制一直持续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始废除。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后,属铁佛乡辖。1949年底,文峰境域解放,民国乡政府由军代表接管。翌年春,相继设立治安委员会,农民协会。1952年始建复兴乡,辖今复兴、罗亭、文峰、金山、茶园五村,乡治设土门场。1954年秋撤销曲滨乡并入复兴乡。1957年曲滨乡自复兴乡析出。1958年废土门乡,土(门)复(兴)两乡合而为复兴人民公社,辖复兴(后改作红岩),卫星(后改作卫东)、革新、红专、红星、民主(后改作文峰)、向阳、超英(后改作胜利)八个管理区。

1967年更名红岩公社。1973年还复兴公社名。1981年地名普查后,更名文峰,建文峰乡人民政府,辖8个村,49个村民组。

2020年,撤销文峰乡,将原文峰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铁佛镇管辖。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文峰乡历史溯源
文峰乡,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农村集市。距乡治里许,有一山梁,梁上一塔,皆以文峰名。 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树于今文峰村一组境的吴士达墓碑,廪膳生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