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装、涂饰、雕刻工人曹政

曹政,原籍巴中县城关镇人,生于一九一五年。本姓李,家庭寒微,无立锥之地。两岁多,在饥寒交迫中以食盐三斤卖与曹家,更名曹政。十岁开始读书,刻苦努力,每次考试名列前茅。后进城关小学,课余喜欢书画。一九三八年入巴中县初中。毕业无力继续,遂投师学涂饰,既而学装裱。曾先后在巴中县文化印刷社,城关唐福庆裱褙铺,南部县新镇坝裱褙铺,达县洪轩裱褙铺,通江县城许尔昌裱褙铺当裱褙工人。边操作边研习,前后共七载,裱装技艺日精,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在被雇佣中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在人情如纸薄的旧社会,干一行,在技艺上没有独到之处,就难以生存。七年的雇佣,在裱装方面做得出色。经他之手裱装的书画,既美观大方,而又朴实无华,经久不褪色。

利用裱装之余,临摹古今书画,总结诸家所长,集其大成,然后建立自己素净典雅的格调。书画有了基础,再学涂饰与雕刻。他的涂饰工艺惯用经过熬炼的土漆着色透光。操作上具有自书,白画,自勾影,自刻制,自涂饰的特点。做到书,画,刻,涂皆美。

性喜烟、酒、茶,以酒为甚。每日数饮不厌,饮后忘食,好似酒酣百事俱罢。一九四四年春,在许尔昌裱褙铺当工人。一日醉后歇业,主人戏言:“饮酒戒多,过量必改,滥饮不改,解业另谋。”曹信以为真,即答:“解业何惧!不过风餐露宿而已。”从此不上工,每天流浪街头,贫困度日。主人数求操业,并示其歉意,方上工,他常言:“何论斗酒价十百,但愿一醉解千愁。”

一九五o年五月,到巴中人民印刷厂当工人,以所学的裱褙特技用于印刷业,成绩优异。不久,巴中成立城关建筑社。在该社做出了显著成绩,书、画、雕、饰工艺上颇受欢迎,誉满城乡。

一九五三年七月,通江县成立建筑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与巴中县政府商议,调来通江县建筑社。凡县城内机关单位的办公桌、文橱、椅子和其他用具,大部分经过他的手,制作精巧,绘画秀丽,涂饰美观。
对雕刻有独到之处,不管哪种字体,经过他的镂刻,显得更加道劲有力,落落大方。凡县、区、乡党政机关的衔标,吊牌,挂匾,大多由他制成。

裱装、雕刻、涂饰有了相当成就后,自觉书画不足,还需艰苦努力。一九七五年春,已经年逾六旬,决心苦练书法,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早晨六至八时,晚上六至八时,抽出两小时练习毛笔字,先学赵孟頫的字帖,后学黄庭坚的字帖。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既有继承而又有创新。画以何香凝的松、竹、梅、兰、山、水为本。如此坚持不懈十一年。晚年克服了书画上的不足。在书画上的突破,更进一步提高了裱装、、雕刻、涂饰的水平。

一九八二年九月,红军老干部魏传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题书的“巴山烽火燃大地,赤县洪水接长天,万源决战歼川敌,六路瓦解震陕甘”的联语和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书,曰“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馆标都是他采用调和匀称的比例,精巧的笔锋勾影,得心应手的JJ艺镌刻,细磨透光的染饰艺术临摹而成。字势如虹、耀眼夺目,现悬挂于陈列馆的楹柱和门首。

一九八四年通江县委副书记刘多发精心营制的一套木器家具,早经营山县的一位染饰名师,用土漆涂饰。不久,声闻曹政艺师的手艺灵巧精细,又再次磨除,请曹政艺师书字、作画。涂饰后,家人看了喜之不尽,视为奇宝。

平时以工整的楷书,书写《川陕苏区红色歌谣》“这山看见那山高,那山顶上插梭镖,参加红军闹革命,梭镖拿来换大炮。这山看见那山低,那山顶上插红旗。红旗插在川陕边,红色风暴红千里”(存秦伯丹家),激励人们继承发扬红军艰苦创业的精神。

从巴中到通江,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三十年如一日。所到之处均受干部与群众的好评。从一九七四年以来,连续八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他的木具涂饰、书、画、雕刻作品,一九八五年送达县地区展览,被评为全优,获奖状奖品,记一等功一次。

一九八六年庆祝国庆三十五周年,他亲手书写雕刻涂饰的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既是为国庆献礼,又表现了他艰苦不懈努力进取的精神。

性情直爽,不恋财,不奉承。一九六九年在县防疫站涂饰用具,一徒盗走该站闹钟一架,查出,遣该徒回家,他说:“干我们这一行的人,经常在主人屋内进进出出,行窃最易,也最讨厌,最卑鄙。古人说:‘廉者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吃嗟来之食,吾门业微行正,身穷志不穷。不能守廉洁之道者,远而他往。”’遣散这个徒弟回家从而教育了很多人。一九八六年二月病逝。死的前夕,还磨墨嚯嚯练习书法,写春联一副,颂扬改革与开放。享年六十八岁。

(李金山初稿,李瑞明整理)

THE END
打赏
海报
裱装、涂饰、雕刻工人曹政
曹政,原籍巴中县城关镇人,生于一九一五年。本姓李,家庭寒微,无立锥之地。两岁多,在饥寒交迫中以食盐三斤卖与曹家,更名曹政。十岁开始读书,刻苦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