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梁城与张必禄墓
在平梁城内有抗英名将张必禄的墓园,因碑刊咸丰帝御赐的祭文和碑文,规制等级也相对较高。墓园虽毁于“文革”之中,然遗址遗迹还依稀可寻。趁湮没之前,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简述于后。
1 张必禄其人
张必禄(1783~1851),号寿轩,字培斋,祖籍巴州太平(今万源市)人,父辈徙居巴州城,军功出身,赏“厉勇巴图重”名号,累官至四川、云南提都,加太子太保衔,谥武壮,从一品,抗英名将。
据民国《巴中县志·乡贤》记载:“必禄倜傥有略,由义勇出身,在四川、陕西、回疆、湖南、广东各处军营打仗出力,迭蒙保奏,赏给巴图鲁名号,由专阃擢至提都。”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旋因年老,奉旨以原品休致在籍,食全俸”告老还乡于巴州。因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十二日,清廷命张必禄率四川健儿四千余人赴广东抗英,“五月三十日以大量械弹助三元里乡勇,石门告捷,击毙敌先锋毕霞等十余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张必禄以后补都司率四川健儿到南京助战,抗御英国侵略者。”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七月,张必禄奉诏率军赴广西进攻起义军,八月,“抵广西界,中途遘病,犹同钦差大臣郑祖琛筹商机宜,据鞍疾驰,甫至浔,大呼杀敌者再,遂瞑。”张必禄奉诏率军赴广西进攻太平天国起义军,虽遇疾病,仍“筹商机宜,据鞍疾驰”,在到达浔州(今广西桂平县)地界时病死,至死还“大呼杀敌者再”,可见其对朝廷的忠诚。
张必禄的一生,几乎是在征战杀伐中度过的。其生平武功迁升之迹咸丰帝御赐碑文中有精辟概括:“起家义勇,奋力戎行。拔戟摧坚,转战蚕丛之域;分符总伍,策名燕塞之间。荣赐雅翎,晋阶蛮部。赴函关面趋瞻对,历分阃以管游军。洎乎榆塞从征,花门折虏,望衡山而飞骑,入瑶塞以消烽。”张必禄一生参加过镇压川陕豫白莲教起义、河南天理教起义、湖南瑶民起义、新疆回民起义、广西天平天国起义,参加过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率四川健儿抗击过英国侵略者,驻守过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其临敌有勇,治军有方,御外有功,安边有策,功过臧否史家早已定论,此不累赘。
2 张必禄墓与“武壮佳城”题刻
咸丰元年(1851)八月,张必禄病死于镇压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的途中。咸丰二年,“张必禄灵柩归葬平梁城,墓园刊有咸丰皇帝御赐祭文和碑文,谥号‘武壮’……张氏建武壮公祠于奎星阁南。”
据《巴中名胜》记载:张必禄墓占地5亩余,墓前有方形石桅杆一对,高一丈五,顶端狮形装饰。有石碑两块,上刻咸丰帝御赐祭文和碑文。碑前有大石狮一对。有石铺坟坝,坟坝两侧有石雕人、马、虎、犬、羊等对称排列,墓地前后古柏森森。“文革”中改土造田,墓室、石雕等被毁,并有人挖坟拆棺,见宝剑、衣袍尚好。根据亲历者及文管所工作人员的描述,笔者推测平梁城张必禄墓应是衣冠冢。如今,惟有墓表耸立,亦可窥见当年墓园的规模与规制。
“武壮佳城”题刻,刊錾于平梁城西城门瓮城之外的石崖之上。咸丰壬子(1852)冬月,巴州吏目应城人孙基所书,书法雄浑遒劲,有刚勇之气。“武壮”是张必禄死后,咸丰帝根据其生前事迹和德行给予的“谥号”。“佳城”是中国古代人们视死如生思想的体现,古人把为亡者所建的坟墓称“寿堂”或“佳城”,皇家则称“陵”。“武壮佳城”的大概意思就是武壮公的墓地,也可理解为埋葬武壮公的地方。
此外,平梁城上还有东汉末年巴州太守严颜将军练兵的严公台、年代无考的鸿禧寺,以及真武宫、平梁洞、粮台、古井等,此不细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