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曾口镇著名人物——严恭寅
严恭寅(1888-1952),名恒隆,号迪恂,巴中县曾口乡(今巴州区曾口镇) 方山寨村人 ,父教私塾,随之就读,清光绪三十ー年(1905)考入巴州高等小学堂,三十四年(1908)考入成都铁道学堂。翌年,兄殁奔丧,停学在家。宣统二年(1910),考入唐山直隶路矿学校。
民国2年,公费赴美,入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州)学习蒸气机车和铁道建设专业。民国8年回国,任教成都高等师范、四川甲等工业专科学校,兼任四川军工厂机械工程师、四川督军署参议。民国10年,任成都公学教务长。
民国11年秋,任省立一中校长。后筹资创办私立瀛寰中学,自任校长。
这里插入一段历史。 省立一中(现树德协进中学) 的“”择师运动” [2]
“择师运动”首先从省立一中开始的。省立一中时任校长陈正刚(陈光普),毕业于北京大学,思想较开明,同情青年学生,四川军阀认为他镇压学生运动不力,首先拿他开刀,撤掉他的校长职,委派军阀的亲信严恭寅(严迪恂)来担任省立一中校长,扬言要对该校学生严加管教。此时,学生会负责人李硕勋、阳翰笙等知道严恭寅是美国哈佛大学( 应为普渡大学)毕业生,曾任成都公学教导主任,与成都公学校长兼省议会副议长熊晓岩是老搭档、是个主张尊孔读经的官僚政客,于是,李硕勋决定发动学生反对军阀的这个亲信。李硕勋和校内广大同学都赞成打击严恭寅,以打掉军阀的威风。李硕勋注意斗争策略,多次对大家说,仍用前次到省议会的斗争方法:“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也不打人”;轿子必须砸,不砸,严某不知厉害,但不要动手打他。
严恭寅依恃有军阀、官僚作后台,有恃无恐,走马上任那一天,坐着四人抬的绿呢拱杆大轿子,内藏棍棒等武器,还跟随两个警察,威风凛凛,来到校门。没有想到学生张贴标语“禁止严贼入校,如违(者)则以棒棒驱逐”来坚决反对他;一些学生还将校长室团团围住,把室内家私搞烂,以表明不欢迎这个军阀爪牙到校任职。严恭寅坐着的轿子到校门口时,学生们一轰而起,砸了他的轿子,警察吓跑了,四个轿夫见学生人多势众,不敢行凶,只得按照严恭寅的吩咐,匆匆抬着严狼狈逃窜。当时,省署教育科长尹克任前来“开导”学生要欢迎新校长严恭寅。愤怒的学生动手教训了他几下,尹不敢再为严说话,离去。学生们发表宣言,“本校新委校长严迪恂(严恭寅),人格卑污,办事横暴。经全体同学议决誓死否认,一面发表宣言反对,一面已呈请政府收回成命,另委贤员接办。”驱走了校长及说客,学生随即组建了护校委员会,自己管理学校。他们成立护校队,手持短棍,守门,巡查,防止学校被破坏;成立宣传队,向校内外宣传他们为什么反对严恭寅,说明只是反对官僚,反对尊孔读经,并不是不要校长,更不是不读书;又成立交际处,争取其他学校支援。他们诉求得到社会广泛同情,有的学校派代表来校慰问,支持他们的行动。护校委员会还组织了由阳翰笙导演的话剧《塔》。《塔》后来发表在北京的一个杂志上,说明各种社会黑暗势力一层一层地压下来,学生被压在最低层,要想翻身,只有起来推翻这塔。其后,学生又推选余屏藩、李硕勋、阳翰笙、陈贞鹗、陈真、王国彰、孙贤等七人为代表,前往省署同军阀官僚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
1922年10月26日上午,成都城防司令下令没有携带武器的十多名士兵到省一中,强令学生离校。李硕勋和同学们异常愤怒,手持木棍,团结起来,英勇抵抗,表示坚决不离校。反动军队发现学生势众,知难抵挡,迅即撤退。李硕勋等与同学们召开临时大会,一致表示,誓不承认解散省立一中。会后,李硕勋等学生代表邀请同学到郊区商议对付反动当局的办法。同学们以踢球为名到郊外开会,决议反对解散省一中,大部分学生留守学校。这时,李硕勋带着一百多名同学到杜甫草堂开会,反动军队包围草堂,他又和同学们转移到武侯祠开会商议有关对策。
是日午后二时,刘成勋派一连武装士兵护送严恭寅到校。严恭寅在师生大会上宣读了刘成勋亲笔签署的命令:“兹经本部严密查明,此次学潮实由学生余屏藩、欧阳本义(阳翰笙)、李开灼(李硕勋)、陈贞颚、王国章、孙贤等6名为首纠煽。其余各生亦皆心附和,屡戒不悛,均属不堪造就。本总司令再三思维,与其养痈贻患,害及将来,不如忍痛一割另树新基。除将为首之余屏藩等六名立予斥退,行县勒赔学费,并令法庭依法讯办外,所有附和学生,并予一体斥退。即由新任校长另行招考。”“为此示仰各该生等遵即速出校。限本月26日午后六(点)钟以前,一律迁徙完毕。(令)兵一连于本日午后一(点)钟前往该校驻扎,维持秩序,督促各该生等依限出校。仍有聚众开会、散布传单、拍发函电、暨纠众骚扰情形,即随时查拿,决不稍贷。”李硕勋和同学们听后,无比愤怒。顿时,校内人声鼎沸,纷纷抗议,秩序大乱。军队见到此情景,不敢贸然进校。一些同学在愤怒之下放火烧掉木床上的禾草。只见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反动军阀开始强行镇压行动,学生奋力抵抗,但手无寸铁的学生终抵不过荷枪实弹的兵士。黄昏时,同学们个个愤怒离校,省立一中由驻军占领。这就是震动全川的省一中事件。
民国17年,任成都市党务指导员。民国18年,任四川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兼潼保公路协办、二十九军军部参议。
民国21年,任二十九军驻区事务署建设处长、兵站总务主任。民国22年,调任仪陇、盐亭县长,均未到职。恭寅从事工作,重干实事,不尚交游,在兼任潼保公路协办期间,亲赴工地测量施工,布衣素食,不贪享受,深受同仁称赞。
抗战前夕,先后任铁道部浙赣铁路机务课副工程师,湘桂战区少校机务段长,积极组织抗日物资运输。民国27年,在党的安排下,长子严寒(曾用名"严国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研究部部长)从成都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打击日寇,抵抗侵略。[1]
民国28年4月,南昌失守后,严辞职回川。民国29年,任省政府建设厅技正。民国春,县中增设高中班,应县人邀请回任校长。民国34年,议修巴一仪公路,慨然参加勘测设计。在办学期间,治学严谨,为防师生外出游玩,常深夜守候大门,学生称为“守门将军”,多所畏惧,校风由是大有起色,颇为县人称道。
1952年10月,于成都病逝。
(本文参考了《曾口区志》《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志》。)
注释:
[1]由严恭寅先生后人严娟娟、严冬提供。 [2]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简史——红色记忆(1913.2——1928.2).
严娟娟
吾爱巴中@严娟娟
严娟娟
吾爱巴中@严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