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1799)上半年,鲜大川、苟文明转回通江,攻土堡寨,断乡勇汲道,使其饥渴几毙。八月,攻马家寨。九月,鲜大川、苟文明入陕与冉天元、王廷登、阮正隆、徐天德、樊人杰合,其势益甚。

嘉庆五年(1800)初,鲜大川、苟文明由陕入楚,又由楚入川,与四川提督七十五激战于麂子坪、蚂蝗坪一带,伤七十五。鲜、苟遂向川西进击。

“马蹄岗之战”后,鲜大川、苟文明率部又入渠县、岳池。随后,鲜大川入巴州,破玉成寨、薛家寨、冯家寨,杀乡勇头目李天玉、李守一、冯思明、张献武等,随后又破楼台寨、巾子寨。在南北场,被德楞泰击败,鲜大川再入渠县、岳池。七月,在岳池新场,受阻于德楞泰,又遇勒保、色尔滚、赛冲阿部官兵前后夹击,教军先锋鲜文炳(鲜大川族叔)、教军总兵吴国跃、教军掌柜刘崇照、教军头目苟于明、教军总旗手陈文元等三千余人阵殁。当时,鲜大川、苟文明虽合,但已不宜联合作战太久。二人突围至渠县三汇高寺寨,欲夺官兵粮草,无果。为避免川北镇总兵薛大烈的重兵包围,两人分开逃离。苟文明沿渠江南下定远,引诱薛大烈;鲜大川率部逆巴河北上,被勒保、德楞泰追击。鲜大川撤至巴州佛楼寺(今平昌县佛楼镇)遭遇官兵堵截,溃败,便向仪陇方向溃逃。

蒿枝洞
蒿枝洞

至蒿枝洞(在今平昌县响滩镇凉树村境内,时属仪陇),典史倪霄督同寨首陈朝会,集乡勇截击,擒拿教军副元帅吴效古,毙教军总兵苏映昌、教军先锋刘映利。次日,鲜大川率残余攻击乡勇,以银五百从乡勇手中赎吴效古。寨首陈朝会不许,冲突之中,鲜大川左臂被矛刺伤。鲜大川逃往巴州方向,欲奔韩家洞〔在今响滩镇楠木村境内,又名些(裂)缝洞〕。韩家洞洞首(寨首)正是鲜大川养父鲜文芳。鲜大川先遣教军旗手鲜文屏、杨仕山赴洞与养父接洽。鲜文芳接见鲜文屏、杨仕山二人时说:“鲜大川,贼也。吾以为诸子乎?二人能擒以来者,吾请赏汝功。”二人惶恐受命,约为内应。七月二十一日夜三更,鲜文芳带鲜文钦、鲜元明、韩毓连等百余人,直抵鲜大川营房。教军惊醒,大呼“官兵来了!”鲜大川惊起,手持钢叉,正欲逃逸,在一旁的鲜文屏、杨仕山乘其不备,用矛戳毙。随行教军杨昌仕等十二人,一并歼戳,献级枭示。蒿枝洞内曾竖的石碑记载这起战事,现在石碑已毁。

鲜大川之死,此为一说。

先,鲜大川、苟文明在三槐院举事,鲜文芳以养父身份制止,鲜大川不听并对鲜文芳不满。后来官府推行“坚壁清野”政策对付白莲教,鲜文芳当上地方寨首,团练乡勇,保卫一方。官府许诺鲜文芳,如果捉到鲜大川,可赏官职。鲜大川兵败回老家后,鲜文芳设法私下收买了鲜大川的护卫路保、杨仕山。鲜大川了解养父情况,二人串通隐瞒,反将鲜大川问话传与鲜文芳,鲜文芳便嘱路、杨二人“先下手为强”。一日下午,因天气炎热,鲜大川袒胸裸腹睡在一张大木凳上休憩养伤(鲜左臂被矛刺伤)。见行刺时机到来,杨仕山持刀插入鲜大川腹内。鲜大川痛醒,见杨、路二人正向屋侧班竹林跑。鲜大川一手捂腹部,一手持刀朝二人掷去,因距离二人较远,刀刃只伤及杨仕山。鲜大川明白此为养父所为,欲起身逃离,刚站起身来,便倒下殒命。乡勇割下鲜大川首级,随后带往巴州州署领赏。鲜文芳因杀鲜大川封六品军功。

鲜大川之死,此为又一说。

以上二说均大同小异。鲜大川被杨仕山所杀一说确凿。根据后来被官兵俘虏的白莲教“巴州白号”元帅冉璠口供:“七月间,鲜大川走在响滩子,被我们营里投出去的杨仕山杀死,我又同苟文明才逃过陕西。”(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藏《农民运动档案》)

参考书目

1、赵尔巽等《清史稿》

2、石香村居士《戡靖教匪述编》

3、勒保《平定教匪纪事》

4、清仁宗等《平定教匪志喜联句》

5、朱锡谷等《(道光)巴州志》

6、王纲《清代四川史》

7、魏源《圣武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