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如此深刻的核心价值理念,非常值得我们自豪。而以上述核心价值理念为深层结构的巴文化,无疑是优秀而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是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须要强调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家已经启动“一带一路”宏大战略,巴地正好位于南、北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文化带之间的枢纽位置上,是链接“一带一路”的枢纽之地。这无疑使古老的巴地迎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机遇。而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方位进步,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使命。
(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大禹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注释:
1、(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25页。
2、(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20页。
3、同上。又见其书《蜀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175页。
4、(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101页。
5、《山海经·海内经》,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53页。
6、《山海经·海内南经》,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77页。
7、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载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03页。
8、《甲骨文合集》六四七七正。
9、《甲骨文合集》六四六七。
10、《甲骨文合集》六四七一正。
11、(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21页。
12、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35页。
13、(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35页。
14、(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32页。
15、《尚书·牧誓》,(清)孙星衍撰,陈抗、盛冬铃点校:《尚书今古文注释》,中华书局,1986年,第286,288页。
16、(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21页。
17、(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34-35页。
18、(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37页。
19、(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28,39页。
20、(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52页。
21、(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第37页。
22、(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页58,巴蜀书社,1984年。
23、(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页48-49,巴蜀书社,1984年。
24、北宋《新定九域志》。该书“达州”条下云:“万顷池,《图经》云:楚公子黄歇所居之遗也。”(宋朝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下)》附录《新定九域志·古迹》卷八,中华书局,2005年,第681页。)其后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称:“(县)东北八十里,万顷池,是春申君故居。旁有平田万顷,邻邑诸水皆源于此。”《元一统志》亦载“(万顷)池在达州,相传楚春申君故居也。其旁平田可百倾,多花果园林之胜。”《大明一统志·四川·夔州府·山川》同之。当地清以来地方志均承袭其说,或云在达县,或云在万源县,具体位置已难以确定,要之皆属于古代达州,亦在今达州市地域内。以上诸说,显然均沿自前引《新定九域志》,该书系因《元丰九域志》所载过于简略,于北宋大观年间辑录各地山川、民俗、物产、古迹等记载而成,以补其阙。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明确指出万顷池为“楚公子黄歇所居之遗”,系出自旧时《图经》,说明这是流传已久的轶闻,应渊源有自,并非纯属虚妄,乃东周时期楚人西迁今达州等巴地史实之反映。
25、详拙文《楚文化西渐与川东春申君故里传说初探》,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编《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江出版传媒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26、《战国策·秦策一》。
27、蒙默等:《四川古代史稿·前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