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大院民居正堂左右为正房,向两边成一字排列为厢房,横设巷道,长约110米,宽1.2米;中堂两侧围天井环线修建;前堂正面正中砌有七步石梯,两侧亦为厢房,房门板壁雕成各式花样的亮格窗户通风透光。前堂梯坎下有一大坝,青石铺面、甬道直中,原有一大槽门,是进入大院的要塞。按住居等级划分,长辈靠近正堂、中堂、前堂居住,天井的设置与布置赋予了子孙后代居住的内涵。从龙头山俯视,整个村落建筑高低层次分明,错落别致。

谢家大院天井
谢家大院天井

关于谢家大院的修建,在老林村里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谢氏先祖谢大舜自“湖广填川”之时,不远万里奔赴老林村,经过数十年的拼搏,人丁兴旺,财力渐丰。谢大舜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荣兴旺,跋山涉水从南部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选宅基地。他带领风水先生遍走梁山碥、河沟山湾等地,依山定势,欲寻得一处风水宝地。在选定宅基地中心定位之时,风水先生说,看准之后他将会双目失明。谢大舜听闻后承诺供养其一生,风水先生便无后顾之忧,遂卜脉选址,将宅基地定于龙头山与玉带河旁的台地上,并定下开工吉日。

牌匾“以亲九族”
牌匾“以亲九族”

历时三年,一座坐南朝北,南高北低的阶梯式布局,气势恢宏的谢家大院终于落成。谢家自此财源广进,人才辈出。然而,谢家家主谢大舜却非重诺之人,起初虽将风水先生供养了一段时日,后来便无所顾忌,将双目失明的风水先生置于磨坊碾米,凄苦无比。风水先生的徒弟见师傅多年未归,跨州越县四处寻找,在谢家大院寻得师傅,知晓谢家作为之后,为了报复谢家,风水先生的徒弟向谢大舜献计,建议将玉带河河道改直,呈将军射箭之势,一望无前,并在前方的金龟石上建一座庙字,可保谢家繁荣昌盛,子孙后代无忧。改直河道之时,贺家湾河道中出现一块石头,行如小船,河道改直不久后水枯石裂。建庙平整院前土地之时,掘出一块形如龟状的奇石,龟背上有一汪清泉,水中有两条红金龟,风水先生的徒弟取出器皿,盛水装龟,迅速远去。之后,风水先生用清泉日夜擦洗眼睛,不久双眼复明。自河道改直庙宇建成以后,谢家风水已破,从此走向衰败。

(二)海螺石

谢家大院约500米处的马家山墓群前的土坪上,有一奇石,型状似海螺,村民称之为“海螺石”。离奇的是,一有大风吹来,石头便会发出声响,因此村里传有“风吹海螺石,响遍老林村”的俚语。

(三)猪八戒石

除了“海螺石”,村里还有一块名曰“猪八戒石”的奇石,此石长约3米,宽约1米,表面光滑,横卧在山顶,面向东北金龟山,“猪八戒石”之嘴微微张开,似是饥渴欲喝金龟庙河中之水,因所处位置偏僻,少有人光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