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民歌:演绎巴山风情

3 传承保护 焕发新的生机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随着老一辈民间歌手的离世,口口相传的茅山歌、薅秧歌等通江民歌一度濒临失传。近年来,通江县多举措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推进非遗传承和利用。

2006年,《巴山背二哥》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通江县先后公布了一批批非遗保护名录,并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通江县文化遗产考察活动走进梨园坝村;2018年9月12日至19日,通江县文化馆组织文化工作者,开展了以民俗文化为重点的调查研究活动,采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形式,对通江县民间传统技艺、传统习俗、地方方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表现形式,做了大量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县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

除了在通江县内的各种文艺演出中唱民歌,杨中南还到成都参加非遗节展演;2017年,他在通江县泥溪中学教学生唱《豆芽葱蒜叶》《柳儿调》等,教了“月亮弯弯送回家”“慢赶牛”等五种调式,共十几天时间;创编了民俗表演节目《背二哥》《薅秧歌》《巴山轿夫谣》《巴山迎亲曲》《年猪祭祀节》等;在空山镇培训了一个文艺队,教唱《背二哥》《薅秧歌》等;到通江县五完小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教学生唱民歌。

2010年退休后,杨中南的包里随时放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碰到会唱民歌的老人,他都要跟他们一起唱几句,并记下歌词、曲调。加上自己能够回忆起来的,目前他共搜集了100多首民歌,还有通江本地的方言、谚语、歇后语和儿歌等。

通江县沙溪镇王青松跟随杨中南学唱背二歌已有6年,还有空山镇王锐也跟着他学唱背二歌。王青松是《巴山背二哥》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钟情民间歌谣演唱,以独特的男高音将《巴山背二哥》唱得韵味深长,极具地域性,将劳动人民苦中有乐的情趣演绎得淋漓尽致。《豆芽葱蒜叶》传承人刘尧江以嗓音高亢、圆润见长,多次参加汇演。通江县洪口镇何清香能离开脚本完整地传唱长篇叙事小调《月儿落西下》。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都国际非遗节、民歌大赛、乡村旅游节、巴人文化艺术节上,《打夯歌》《背二哥》等非遗节目走上舞台,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喜爱,原本已渐行渐远的通江民歌得到了保护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部分图片和资料由通江县文化馆提供)

(作者: 王佳彬 来自:巴中日报)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民歌:演绎巴山风情
《十里坪》不止十里长,《月儿落西下》总落不下心坎坎,《巴山梨园民歌》原汁原味……一首首巴山情歌、一声声撼山号子,是巴山人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爱情婚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