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三)历史背景

川陕苏区政府存在的时期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当地歌曲的产生必然有所影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是和其它苏区一样,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正是产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在当时的艰苦斗争中,是革命群众团结自己的旗帜,是打击敌人的武器。现在,则是人民革命历史的见证,弥足珍贵。正如时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的刘瑞龙同志所说:“川陕苏区是当时的第二大苏区,是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的苏维埃运动的交汇点、联结点。经过多年的斗争,建立相当雄厚的基础,形成了巨大的力量。队伍浩荡,地区广大,有着自己的风貌和特色。就文艺工作来说,既带着这个地区的色彩,也有着部队自己的创造,它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和内容丰富了整个红军的文艺。当时的红四方面军鄂豫皖、川陕地区的许多民间文艺带入红军部队,成为红军文艺的一个历史源流。”[4]

1935年4月中旬,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开始万里长征。红军撤离前,组建了由赵明恩、刘子才同志领导的300人的巴山游击队,留守川陕苏区,后发展到800余人,扩编为独立师,以南江回龙沟、大小园包、铁路坝为中心继续战斗。战斗继续,红色歌曲的产生和传唱也在继续。

(四)政治背景

《乐记·乐本篇》有云:“声音之道,与政通矣”[5],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可以说是音乐和政治结合的高境界写照。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是源于精神方针指引下的文艺创作,是红军文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通过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议案》,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的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所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产生,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为了娱乐,它是部队政治工作与当地群众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文艺宣传手段之一。

傅钟在《第四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讲话》讲到:“各个方面军都建立了专业文艺单位,成为部队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生活紧相联系,往往跟着工作任务或战斗任务而来的,就有文艺活动协同动作。行军路上,要设文艺鼓动站;打一个胜仗下来,要‘演他几台戏’;解放一个地方,剧社、宣传队要用各种文艺手段宣传群众,播下革命种子。文艺工作确实成了部队重要的战斗力,为宣传土地革命和扩大红军起了巨大作用。四方面军到川陕以后,创作社的魏传同志在部队中用诗歌戏剧形式做思想政治工作,很受欢迎。”(傅钟(1900—1989),四川叙永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经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文艺宣传的形式有话剧、石刻、诗歌等等,而红色歌曲也正是通过以下途径在当地流传的。

1.剧团

“红四方面军在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中,还建立了一支文艺轻骑兵———总政治部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12月,第395页。)如“蓝衫剧团”就是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于1933年2月在通江建立了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共川陕省委后,由总政治部剧团的十多个宣传队组织起来形成的。“蓝衫”是为穷人服务的,群众叫它“新剧团”,根据不同的宣传任务,“新剧团”编创了“歌剧”、(当时当地的称谓,与当代大众意识中从西方传入并发展至今的歌剧(opera)不尽相同。)话剧、歌舞、双簧、莲花落等节目形式。如在戒烟宣传时,“新剧团”根据【打牙牌调】编创了《工农戒烟歌》,配以情景表演,并请当地群众与文艺兵一起演出,对民众产生了很深的震撼效果,戒烟活动得到拥护,特别是妇女。随即召开的妇女戒烟大会上,就有近五千妇女参加,可见文艺宣传的影响之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剧团在这里演出过相当数量的戏剧、歌剧、舞剧(见表3),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增强了宣传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

后文提到的许多篇幅较长的多段体形式的红色歌曲就源于这些剧目的演出,还有舞剧中的音乐,如《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等,都是后文提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音乐来源。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主要是指1932年至1935年产生并流传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用于宣传红军宗旨,拥护红军入川,反映群众疾苦,踊跃参加红军,歌颂军民友情,……
<<上一篇
下一篇>>